2025 年秋,高淳县郊的旧厂房改造实验室里,日光灯管的嗡嗡声盖不住碳纤维切割的细响。林建国戴着老花镜,指尖捏着半片薄如蝉翼的碳板,在显微镜下调整角度 —— 光线穿过蜂窝状的钛合金丝编织层,在桌面上投出细碎的光斑,像撒了一把星星。
“小野,过来试试这个弹性。” 他朝门口喊。
林野放下手里的跑鞋测试报告,快步走过去。父亲把碳板放在他掌心,指尖还沾着未干的环氧树脂:“普通碳板靠硬度撑回弹,咱们加了这层‘肌肉’,能把你蹬地的力气存一半再弹出去 —— 这叫动能循环,国际田联新规里,算合规。”
林野攥紧碳板,指腹能摸到编织层的纹路。实验室角落堆着三排 “逐光 Pro” 原型机,最旧的那双鞋头磨出毛边,鞋舌内侧还贴着他高中时写的便签:“爸,明天省赛我要跑进 10 秒!”
那时父亲还是省队器械师,总在赛后帮他补跑鞋,说:“等爸搞出真正的‘光速跑鞋’,让你跑遍全国都不怕。”
可现在,父亲的咳嗽声越来越频繁。林野递过保温杯,里面是母亲熬的川贝枇杷膏:“爸,明天去医院查吧,别等比赛了。”
林建国摆了摆手,把碳板嵌进新跑鞋的鞋底:“等 28 号马拉松跑完,拿到国际田联认证,咱们的‘逐光’就能帮更多孩子圆梦 —— 这点毛病,不算啥。”
窗外,固城湖的月光漫进实验室,落在父亲鬓角的白发上。林野看着那双布满老茧的手,突然觉得,父亲掌心的碳板,比天上的星星还亮。
第一章 破纪录的 “罪证”
10 月 28 日清晨,濑渚洲公园的薄雾还没散,高淳马拉松起点已经挤满了人。林野蹲在地上系鞋带,“逐光 Pro” 的鞋跟轻轻贴在脚踝 —— 父亲特意加装的微型传感器,只有他的步态数据能激活隐藏的动能模块,像给跑鞋装了把 “安全锁”。
“紧张吗?” 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,手里的相机镜头擦得锃亮。
林野摇头,却摸到父亲掌心的冷汗。他知道,父亲比他还在意这场比赛 —— 这双鞋,是父亲十年的心血,也是无数像他一样的跑者,对抗 “科技垄断” 的希望。
发令枪响的瞬间,人群的欢呼声刺破晨雾。林野跟着大部队跑过固城湖大桥,风从耳边掠过,带着湖水的腥气。前 30 公里,他刻意保持在第二梯队,眼角余光总能瞥见跑在最前面的陈峰 —— 那个总穿着赞助商定制跑鞋,嘴角挂着傲慢的男人。
35 公里处的补给站,林野接过志愿者递的水,突然看见父亲站在护栏外,朝他比了个 “OK” 的手势。那瞬间,他想起实验室里父亲说的 “动能循环”,深吸一口气,按下鞋舌内侧的隐藏按钮。
“咔嗒” 一声轻响,碳纤维板从鞋底两侧缓缓展开,像一对透明的翅膀。地面传来轻微的震动,每一次蹬地都像踩在弹簧上,配速表上的数字飞速下降:3 分 02 秒、2 分 58 秒、2 分 50 秒……
观众的尖叫在耳边炸开。林野超过一个又一个选手,最后一公里时,他与陈峰并肩奔跑。
“你爸的技术,果然厉害。” 陈峰的声音带着喘息,却透着诡异的平静,“可惜,马上就不属于你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