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老鸦村的邀请
黔东南的雨总像浸了墨,把山坳里的老鸦村泡得发黑。林深踩着青石板路往里走,裤脚沾了泥,鞋缝里塞着碎草,耳边是远处的蝉鸣,像谁掐着嗓子在哭。
他是复旦民俗学系的博士,研究方向是“南方农村仪式性驱鬼实践”。三个月前,他在一篇民国时期的地方县志里看到记载:“黔东南老鸦村,每岁孟秋望日,举村行‘送煞’之礼,以糯米为饭,以血为引,送冤魂归阴路。”县志里附了一张照片,模糊的黑白影像里,一群人抬着贡品往村外走,最前面的巫师穿着黑袍,手里举着符纸,身后的土堆上插着香,烟飘得很慢,像被什么东西缠住了。
林深立刻联系了当地的文化局,得知老鸦村还保留着“送煞”仪式,于是收拾行李,坐了十个小时的大巴,再转三轮车,终于到了村口。
村口的老槐树下,站着个穿黑布衫的男人,手里拿着旱烟袋,看到林深,眼睛眯了眯,问:“你是城里来的?”
林深点头,掏出学生证:“我是复旦的学生,来研究你们村的‘送煞’仪式。”
男人接过学生证,翻了翻,递回去,说:“我是村长,叫陈大根。跟我来。”
村长的房子在村中心,是栋两层的砖房,比村里的土坯房气派得多。进了门,村长倒了杯茶,说:“我们村的仪式,不欢迎外人看。”
林深说:“我只是观察,不会干扰你们。”
村长抽了口烟,烟锅里的火星子亮了亮:“去年有个记者来,拍了照片,登在报纸上,结果村里闹了鬼,死了人。”
林深皱了皱眉头:“什么意思?”
村长说:“记者拍了‘送煞’的仪式,把符纸的照片登了出来,结果当天晚上,村里的王二就死了,死的时候眼睛睁得很大,嘴角带着笑,像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。”
林深问:“王二是怎么死的?”
村长沉默了一会儿,说:“撞鬼了。”
林深知道,民间传说中的“撞鬼”往往有现实原因,但他没有追问,而是说:“我不会拍照,也不会报道,只是做学术研究。”
村长盯着他看了半天,终于说:“好吧,你可以住祠堂里,但是记住,晚上不要出去,不要碰村里的东西,尤其是老槐树下的土堆。”
第二章 祠堂里的脚步声
祠堂在村西头,是栋老旧的建筑,屋顶上的瓦松长得很高,门是朱红色的,漆已经掉了,露出里面的木头,门上挂着块匾,写着“陈氏宗祠”,字体有些模糊。
林深推开门,里面有股潮湿的味道,夹杂着香烧完的味道。正中间是个供桌,上面摆着几个牌位,牌位前面有个香炉,里面插着几根香,已经烧到根部了。供桌旁边有张桌子,上面放着些旧书,林深走过去,拿起一本,是《陈氏宗谱》,翻了翻,里面有记载:“民国二十三年,村遭瘟疫,死七十二人,其中陈秀娘被诬为‘煞星’,遭乱棍打死,葬于村外老槐树下。后每年孟秋望日,举村行‘送煞’之礼,以安其魂。”
林深放下宗谱,走到窗户边,窗外是个院子,院子里有棵桃树,桃花已经谢了,结了些小桃子。院子的墙角有个水缸,里面的水很浑浊,上面浮着几片落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