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晓岚笑了:“你这罗锅子,算计起人来比谁都精。行,我帮你。不过你得答应我,事成之后,给我弄两坛上好的绍兴黄酒。”
“没问题。”刘墉也笑了,“别说两坛,十坛都行。”
两人正说着,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纪晓岚的管家闯进来,脸色苍白:“老爷,不好了,和大人带着人来了!”
刘墉和纪晓岚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。
“他来干什么?”纪晓岚皱起眉头。
“不知道,”管家急道,“带着好几个侍卫,凶神恶煞的。”
和珅推门而入时,脸上挂着假惺惺的笑:“纪大人,刘大人,真是巧啊,没想到两位大人在这儿小聚。”
刘墉起身:“和大人深夜到访,有何贵干?”
“也没什么大事,”和珅走到桌边,拿起一块没吃完的肘子,闻了闻,“就是听说纪大人新得了一坛百年陈酿,特来讨杯酒喝。”
纪晓岚心里咯噔一下,他根本没什么百年陈酿,和珅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“和大人说笑了,”纪晓岚打着哈哈,“我这儿只有些寻常的劣酒,怕是入不了您的眼。”
“是吗?”和珅眼睛一转,目光落在刘墉身上,“那刘大人深夜来纪大人府上,又是为了什么?总不会是来啃肘子的吧?”
刘墉淡淡道:“我和纪大人是多年好友,偶尔聚聚,聊聊朝政,有何不妥?”
“聊聊朝政?”和珅冷笑一声,“怕是在聊江南漕米的事吧?刘大人刚从万岁爷跟前下来,就急匆匆来找纪大人,不是为了这事,还能是为了什么?”
刘墉心里一紧,没想到和珅消息这么灵通。
“和大人多虑了,”刘墉不动声色,“我只是跟纪大人说些家常。倒是和大人,不好好在家歇着,跑到这儿来,莫非是做了什么亏心事,睡不着觉?”
和珅脸色一变,随即又恢复如常:“刘大人真会开玩笑。我只是觉得,江南漕米的事,刘大人怕是应付不来。毕竟那地方水深得很,万一出了什么差错,丢的可是万岁爷的脸。”
“多谢和大人关心,”刘墉拱了拱手,“不过臣既然接了万岁爷的差事,就一定会办好。倒是和大人,还是多关心关心自己吧。别到时候,漕米的事没查清楚,反倒查出些别的什么来。”
和珅盯着刘墉看了半晌,突然笑了:“好,好得很。刘大人,咱们走着瞧。”说完,转身带着人走了。
和珅走后,纪晓岚擦了擦额头的汗:“这小子,鼻子比狗还灵。”
刘墉的脸色却异常严肃:“他这是在警告我们。看来,接下来的路,会更难走。”
第三章 初露锋芒
第二天一早,刘墉就带着几个亲信,前往漕运衙门。刚到门口,就被一群衙役拦住了。
“干什么的?”一个满脸横肉的衙役头目,双手叉腰,态度嚣张。
“放肆!”刘墉身边的侍卫厉声喝道,“这是当朝宰相刘大人,你们也敢拦?”
那头目愣了一下,上下打量着刘墉,见他穿着普通,还驼着个背,根本不像个大官,嗤笑道:“宰相?我看是骗子吧?我们大人吩咐了,任何人都不准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