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朴实的回答让林晚意心头微微一颤。她看着这个因为日夜操劳而显得更加憔悴、胡子拉碴的男人,心底第一次涌起一丝异样的感觉。不再是纯粹的怨恨,其中夹杂着一点点微妙的、复杂的情愫——是感激?是怜悯?或许都有。他那份沉甸甸的愧疚感和责任感,让她看到了他皮相之下,或许并不那么糟糕的内里。他开始像一个影子,一个带着赎罪意味却又不惹人厌烦的影子,嵌入她这段灰暗的住院时光里。
(四)复健路上的搀扶
拆掉石膏,进入艰苦的复健阶段,是更磨人心性的煎熬。
林晚意的腿依旧虚弱无力,肌肉萎缩得厉害。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,她要重新学习如何支撑身体的重量,如何迈出第一步。每一次的站立、挪动,都伴随着巨大的不适感和撕扯般的疼痛。她无数次想要放弃,沮丧的泪水无声滑落。
陈建国成了她复健路上最忠实的“拐杖”。他严格遵照治疗师的要求,几乎包办了林晚意所有的日常起居:帮她挪动患腿做被动屈伸运动,扶她从床边走到门口(哪怕只是短短的几步),在她试图站立不稳摔倒时及时伸出有力的手臂……他成了林晚意身体的临时一部分。
“慢点,别急,站稳了……对,重心往前……”
“疼吗?疼就歇会儿,我们慢慢来……”
“真棒!今天比昨天多站了十秒!”
他的声音渐渐褪去了最初的慌乱和愧疚,多了几分沉稳和鼓励。林晚意从他坚实的手臂支撑中感到力量,从他耐心的鼓励中汲取勇气。身体的接触多了起来,那种异样的情愫也在不知不觉间发酵升温。
有一次,林晚意做平衡训练时意外失稳,整个人向前扑倒,在治疗师都惊呼着冲过来前,陈建国已经先一步将她牢牢护在怀里。她的脸撞到他结实的胸膛,能听到他骤然加快的心跳声和自己同样如擂鼓般的心跳。一股混合着汗味和淡淡烟草的男人气息扑面而来,带着难以言喻的安全感。那一刻,时间仿佛静止了。
“没事吧?有没有碰到腿?”他急切地问,紧张地看着她的脸。
林晚意从他怀里抬起头,脸颊微烫,摇了摇头:“没事……谢谢你。”这是第一次,她的“谢谢”不再是礼貌的敷衍,而是发自内心的温柔。
从那次意外的拥抱之后,两人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。眼神的交汇不再是逃避或尴尬,而是带着一丝羞涩和探寻。话题也不再局限于伤势和康复,聊生活琐事,聊他工作上的烦恼,聊她喜欢的文学和教育理想。林晚意惊讶地发现,这个比她大了十四岁的男人(她终于知道了他确切的年龄),其实有着与他沉稳外表不符的幽默感,对事情也有着他独特的见解。
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赎罪者和看护者。他成了她枯燥康复生活中的一点亮光,一个可以倾诉、可以依赖的对象。而陈建国,看着林晚意一点点恢复,看着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里重新燃起光芒,看着她倔强地与伤痛抗争,他内心的情感也在悄然转变。愧疚没有消失,但被一种更深沉、更温暖的情绪覆盖——是心疼,是欣赏,是心动。
(五)萌芽于废墟的爱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