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磊叹了口气,显得很无奈:“浩子,咱俩一起长大,我蒙谁还能蒙你?那山货看着多,不禁称,收购站压价也狠。要不信,下次你自己去试试?”
他这话说得诚恳,又直接把皮球踢回给张浩。张浩将信将疑,撇撇嘴,阴阳怪气地说:“嘁,我看你就是运气好,瞎猫碰上死耗子罢了。”
若是前世的陈磊,可能还会争辩几句。但现在的他,只是笑了笑,甚至伸手拍了拍张浩的肩膀,语气平和却意味深长:“浩子,话不能这么说。运气来了,也得有准备才能接住。光等着运气砸头上,或者总想着走歪门邪道,那可不行。真想挣钱,还是得找点正经活儿干。”
这话看似平常,却像一根软刺,轻轻扎了一下张浩。张浩脸色微变,似乎听出了点弦外之音,但又抓不住把柄,只能哼了一声,没再接话。
陈磊不再理会他,跟王二婶打了声招呼,提着东西回家了。
当晚,陈家久违地飘出了油渣的香味。虽然只是用肥肉膘熬油后剩下的油渣炒野菜,但对于常年不见荤腥的一家人来说,已是无上美味。昏黄的油灯下,父母吃着饭,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、带着希望的笑容。
陈磊看着父母的笑容,心里暖暖的,更加坚定了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决心。
但他也知道,张浩那双嫉妒的眼睛,已经盯上他了。果然,没过两天,他就隐约听到村里有风言风语,说陈磊肯定发现了啥来钱快的秘密路子,采山货只是个幌子,还藏着掖着,不够意思。
陈磊对此只是置之一笑。防人之心不可无,尤其是对张浩。他的计划,才刚刚开始。
3 组建小队,巧妙隔离隐患
手里有了几块钱周转,陈磊的心思活络开来。零星采摘山货效率太低,且受季节和运气影响太大,并非长久之计。他需要更稳定、规模更大的收入来源。
凭借前世的商业经验,他很快想到了办法——组织人手,集中采集,形成规模效应。
村里像他一样的半大小子不少,大多在家闲着,或者干点零碎活计,挣不到几个工分。如果能把他们组织起来,由他统一联系销路(他知道很快会有县里的二道贩子来公社以更高价格收山货),按劳分配,既能提高效率,自己也能从中赚取合理的差价,还能带着大家一起挣点钱,改善生活。
这个想法在他脑中迅速成型。他仔细筛选了村里几个年纪相仿、性格还算踏实、家里也比较困难的年轻人,比如大壮、铁柱等,私下里找他们谈了谈。
听说跟着陈磊进山采山货能稳定换到钱,而且多劳多得,几个年轻人都很心动,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。
陈磊这边紧锣密鼓地筹备着,消息不知怎么还是传到了张浩耳朵里。
这天傍晚,张浩果然找上门来了,脸上堆着惯有的、看似热情的笑容,一进门就搂住陈磊的肩膀,一副“好兄弟有福同享”的架势:
“磊子,可以啊!不声不响就要干大事了?听说你要搞个啥采山货的小队?咋样,带上兄弟我一个呗?咱们可是光屁股长大的交情,你得给我留个好位置,最好能帮你管点事,当个小队长啥的,保证给你管得明明白白的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