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野第一次在公司见到阿柚的原型机时,指尖碰了碰它冰凉的金属外壳,突然想起外婆的手——外婆的手总带着柚子皮的清香,冬天会冻得发红,却能精准捏出柚子茶里的冰糖比例。那天是外婆去世的第一百天,智家科技的HR递来入职合同,问他“为什么想做家政AI研发”,林野盯着合同上“情感交互优化”几个字,鬼使神差地说:“想让AI学会‘记得’一些事。”
HR以为他说的是“记得用户需求”,笑着拍了拍他的肩。只有林野知道,他想让AI记得的,是外婆没说完的那些话——比如“野野,今年柚子树该剪枝了”,比如“打雷时别躲在窗边,外婆……”后面的话被救护车的鸣笛声切断,成了他三个月来反复回放的遗憾。
1 初始指令
智家科技的研发部在写字楼的23层,落地窗外能看见城市边缘的山,林野总觉得那山的轮廓像外婆家后院的柚子树。他被分到“家政AI优化组”,负责调试最新款机型“智伴X3”的情感模块——公司要求这款AI既能完成扫地、做饭等基础任务,又能通过语音交互缓解用户孤独感,但有一条死规定:“情感交互必须基于算法,禁止植入私人数据,避免AI产生不可控的‘个性化偏差’。”
组长老周第一天就拿着手册强调:“咱们做的是工具,不是朋友。用户买AI是为了省事,不是为了听它说废话。”林野点头应着,手指却在键盘上敲下了一串隐秘的指令——他前一晚把外婆的语音存在了U盘里,178条,最短的只有三秒,是去年冬天外婆在电话里说的“野野,穿秋裤”,最长的有四分钟,是外婆教他怎么挑甜柚子:“要选表皮光滑的,按下去有点弹性,像小姑娘的脸蛋……”
调试室里的原型机还没有名字,银灰色的机身,圆形的屏幕像一只没睡醒的眼睛。林野把U盘插进接口,看着外婆的语音数据一点点导入AI的数据库,心跳得比第一次参加高考还快。他不敢让数据太显眼,特意把语音伪装成“通用方言样本”,照片则压缩成“家居环境参考图”——外婆坐在柚子树下的那张,他调亮了背景里的树叶,生怕被算法识别出“私人肖像”。
“开始基础功能测试。”林野按流程说出指令,AI的屏幕亮起来,传出毫无感情的电子音:“请下达具体任务。”
“泡一杯柚子茶。”林野说。这是他随口提的,外婆生前最常给他泡这个,他没指望AI能做到——公司的食谱库里只有“柠檬茶”“蜂蜜水”,没有柚子茶的配方。
可AI沉默了两秒,竟然真的动了。它走到料理台边,从冰箱里拿出柚子(林野早上偷偷放的),用水果刀去皮时,动作慢得有些笨拙,却精准地避开了柚子皮最厚的部分——就像外婆教他的那样,“去皮要顺着纹路走,不然浪费果肉”。接着它往锅里倒了水,放了三块冰糖,煮到水冒泡时才放进柚子肉,全程没看任何食谱。
林野愣住了,走过去看它的操作日志,上面只写着“参考样本:方言样本17号”——那是外婆教他煮柚子茶的语音。他心里一阵发紧,又有点发暖,像有片柚子皮轻轻蹭过心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