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 戈壁迷踪
七月流火,敦煌的戈壁滩却像个巨大的烤炉。
陈霄抹了把糊住眼睛的汗和沙尘混合物,嗓子眼干得冒烟。
他盯着GPS上那个孤零零闪烁的点,又抬头望了望前方那片死寂的雅丹地貌群。
风蚀的土丘狰狞地矗立着,像一座座巨大的墓碑。
“温教授,您确定坐标没错?”陈霄的声音嘶哑,带着长途跋涉后的疲惫和对这片荒芜之地天然的戒备。
他身后的老教授温世安,正用一个沾满沙土的放大镜研究一张泛黄模糊的旧地图,那是他从敦煌研究院尘封档案室里翻出来的宝贝,据说是晚清探险队的残片。
“地图显示,‘千佛影窟’就在这片‘鬼剥皮’雅丹深处。”
温教授推了推眼镜,镜片上也是灰蒙蒙一片,他指着地图上一个模糊的墨点,“你看这里,还有一行小注:‘井中有壁,夜观生变,勿近’。”
“又是这种神神叨叨的警告。”
旁边皮肤黝黑、眼神精明的本地向导老骆驼嗤笑一声,吐掉嘴里的草根,“这鸟地方,方圆几十里没水没草,连蝎子都不爱来。还‘千佛影窟’?我看是‘千鬼哭坟’还差不多。老温,你这地图怕不是以前哪个商队迷路画着玩的吧?”
温教授没理会老骆驼的调侃,他收起地图,眼神锐利地扫视着这片风化严重的土丘迷宫。
“不会错。这片区域地质结构特殊,受风化侵蚀形成了大量孔洞和地下空腔。古人很可能利用这种天然结构开凿过小型洞窟,作为驿站或者避难所。那口井,就是入口或者通风口。”
“行行行,您是专家。”
老骆驼耸耸肩,拍了拍驮着物资的骆驼,“不过丑话说前头,这片‘鬼剥皮’邪性得很。早年有不信邪的牧民进来找走丢的羊,结果羊没找着,人被抬出来的时候,干得跟腊肉似的,一滴血都没有,就瞪着俩眼珠子,吓人得很。都说这底下住着吸血的妖怪。”
“那正好,我们就是来找‘妖怪’的。”陈霄半开玩笑地说,试图驱散心头莫名的不安。
他是温教授带的博士生,专攻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,对这类神秘传说既抱有学者的谨慎,也藏着探险者的兴奋。
三人两驼,在巨大土丘的阴影里艰难穿行。
空气滚烫,只有风声在嶙峋的岩壁间呼啸穿梭,发出呜咽般的怪响。
(二) 井底诡画
找到那口井的时候,夕阳正把整个戈壁染成一片血色。
它藏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坳地深处,被几块坍塌的巨大风化岩半掩着。
井口的石头砌得粗粝古朴,深不见底,黑洞洞的,像大地张开的一只独眼,往外冒着丝丝阴冷的寒气。
“就是它了!”温教授激动地扑到井口,用手电往里照。光束刺破黑暗,照亮了井壁粗糙的夯土,往下大约七八米深。
“小心点,教授!”陈霄赶紧拉住他。
“下面有东西!”温教授的声音透着难以置信的亢奋。强光手电的光柱在井底晃动。
那不是普通的泥土或积水,而是一面弧形的、人工修整过的壁面。更令人惊异的是,壁面上似乎绘制着色彩斑斓的图案!
老骆驼凑过来看了一眼,脸色瞬间变了,猛地后退一步,差点被石头绊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