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渐渐小了,夕阳透过云层,洒下几缕金色的光,落在土地公石像上。苏文轩望着石像,忽然觉得石像的眉眼似乎动了动,嘴角好像还带着点笑意。他揉了揉眼睛,再定睛一看,石像还是老样子,冷冰冰的,没有丝毫变化。
“真是傻了。”他自嘲地笑了笑,站起身,准备回家。可刚走一步,就被脚下的一块石头绊了一下,怀里的笔墨掉在地上。他弯腰去捡,手指忽然触到了一张纸——石像底座下,压着一张泛黄的纸条。
他愣了愣,把纸条抽出来。纸条是用粗糙的麻纸写的,字迹古朴,上面只有八个字:“明日辰时,西郊柳溪,遇缘则通。”
这纸条是何时放在这里的?他昨天来的时候,还特意打扫过石像底座,根本没有纸条。难道真是土地公显灵了?他把纸条揣进怀里,摸了摸陶碗里的粟米糕,又看了看土地公石像,心里忽然生出一丝希望。不管是真是假,他都要去看看——这是他目前唯一的念想了。
二、柳溪初遇,才子识佳人
第二天天刚亮,苏文轩就醒了。他翻出压在箱底的另一件长衫——这件是母亲生前给他做的,布料比身上的好,只是有些短了,他一直舍不得穿。他把长衫洗了又熨,虽然没有熨斗,就用装了热水的铜壶一遍遍熨烫,直到长衫看起来平整些,才小心翼翼地穿上。
辰时快到了,他揣着那张纸条,快步往西郊柳溪走。吴县的西郊,是片好地方,柳溪绕着青山,溪水清澈见底,岸边的柳树刚抽新芽,嫩绿的枝条垂在水面上,风一吹,就轻轻晃荡。几只白鹭在水面上掠过,翅膀沾着水珠,落在岸边的石头上,歪着头看他。
他站在柳树下,心里有些忐忑。“遇缘则通”,这“缘”是啥缘?是能让他参加秋闱的机缘,还是别的什么?他等了约莫半个时辰,连个人影都没看到,只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,还有风吹柳叶的“沙沙”声。
“怕是真的傻了,竟信了一张来历不明的纸条。”他自嘲地笑了笑,转身要走,忽然听到一阵琴声——清脆如珠落玉盘,婉转如溪水叮咚,从溪对岸传来。
他顿住脚步,循声望去。溪对岸有座小小的石亭,亭子里坐着一位女子。她穿着件素色的衣裙,裙摆上绣着几朵淡紫色的兰花,不显眼,却雅致。她梳着双丫髻,发间别着一朵新鲜的梨花,花瓣上还带着露水。她低着头,手指在琴弦上轻拨,阳光洒在她身上,给她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,像画里走出来的仙子。
苏文轩看得呆了。他在苏州城里见过不少女子,可从未见过这般气质的姑娘——眉如远山含黛,眼若秋水横波,肌肤白皙得像初春的雪,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,连拨弦的动作,都透着股说不出的温婉。
琴声忽然停了。女子抬起头,正好对上他的目光。她愣了愣,随即浅浅一笑,声音轻柔得像春风:“这位公子,为何在此徘徊?”
苏文轩猛地回过神,脸一下子红了。他连忙拱手行礼,动作有些笨拙:“在下苏文轩,因一事到此。姑娘的琴声,真是绝妙,在下失魂了,还望姑娘莫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