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根本不知道他的婚姻状况,那句话不过是冲动之下的“自我保护”。潜意识里,她想先用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堵住所有可能,假装自己只是“礼貌地表达欣赏”,而非带着隐秘期待的靠近。可此刻冷静下来,只觉得这个谎言拙劣又可笑,像给那场突兀的告白裹上了一层漏洞百出的糖衣。 接下来的半小时,林薇盯着电脑屏幕上静止的文档,一个字也看不进去。办公室的空调风带着凉意吹在身上,她却觉得脸颊发烫,手心一直攥着冷汗。每一次手机震动的提示音,都让她心脏猛地一缩,既期待是他的回复,又害怕面对任何可能的结果——是斥责她的唐突,还是礼貌却疏远的提醒? 她甚至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。明明上周在13号窗口感受到的温柔,像一束微光,足以支撑她在疲惫的生活里多走几步。可她偏偏要伸手去触碰那束光,万一惊扰了光源,连这点仅存的温暖都会消失。 下班路上,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。往常会戴上耳机听着歌避开人群,今天却刻意放空感官,留意着周围每一个相似的声音。路过街角的便利店,听见店员用温和的语气跟顾客解释活动规则,她脚步顿了顿,下意识回头,看到的却只是陌生的侧脸;坐地铁时,邻座的男士接电话,声音低沉,她又瞬间绷紧神经,直到对方开口谈论工作,才松了口气,却又莫名有些失落。 回到家,她把手机放在茶几上,刻意不去看。可目光总会不受控制地飘过去,屏幕亮了又暗,始终没有新的消息。她给自己倒了杯温水,坐在沙发上,想起上周办理社保时的场景——他接过材料时指尖的温度,俯身捡身份证时衬衫领口露出的干净锁骨,还有麦克风里传来的、带着轻微电流声的耐心解答。 那些细节像电影片段一样在脑海里回放,每一个画面都让她更加清晰地意识到:她渴望的或许不是这个陌生男人本身,而是他所代表的、一种被认真对待的感觉。过去一年,失恋的痛苦像一层浓雾,让她觉得自己像个被世界遗忘的人。直到在13号窗口,那个男人用最平常的工作态度,给了她久违的“被看见”的感觉。 夜深了,她终于还是拿起手机,解锁屏幕,翻遍了通话记录和短信箱,没有任何来自他的消息。或许,他只是把那通奇怪的电话当成了工作中的小插曲,听完就忘了;又或许,他觉得无需回应,沉默就是最好的态度。 林薇把手机调成静音,放在床头。黑暗中,她睁着眼睛,心里既有遗憾,又有一丝隐秘的庆幸。至少,她没有收到让她难堪的回复,至少,13号窗口留给她的温柔,还没有被破坏。 只是,那片因为一颗石子而泛起涟漪的水面,还需要多久才能重新平静?她不知道。但她知道,明天太阳升起时,她还是要继续面对生活里的琐碎和疲惫,只是心里某个角落,多了一个小小的、未被回应的秘密。
第四章:酒后的坦白
夜色像一块浸了水的黑布,沉沉压在城市上空时,林薇坐在阳台的小桌旁,面前摆着一瓶喝了大半的红酒。酒杯里的酒液晃荡着,映出她眼底的疲惫——下午接儿子放学时,孩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