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。哪里都没有猫的踪影。
李仙冉松了口气,却又莫名失望。看来只是幻觉罢了。她收拾心情,决定暂时不再画画,而是出门散步。
就在她准备离开房间时,忽然听到一声轻微的“喵呜”。
她猛地转身,看见一只蓝眼睛的布偶猫正蹲在她刚刚离开的波斯米亚大床上,慵懒地舔着爪子。猫的模样与她画中的完全一致,甚至连脖子上那个小小的蝴蝶结都如出一辙。
李仙冉屏住呼吸,缓缓靠近。猫咪并不怕生,反而主动蹭上她的手掌,发出满足的呼噜声。触感温暖而真实。
这不是幻觉。
3 魔法画师
忽然间,李仙冉想起了医生的话:“重拾旧趣有时比药物更有效。”但现在发生的已经远远超出了“治疗”的范畴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李仙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。她画了一杯咖啡,结果桌上真的出现了一杯冒着热气的拿铁;她画了一本书,那本书就真的出现在了书架的空位上;她画了一束向日葵,花瓶里立刻就有了鲜活的花朵。
这一切神奇得超乎想象,但更令她惊讶的是,那些“成真”的物品似乎都带有某种特殊的品质。咖啡是她喝过最香醇的,书的内容恰好是她最想读的类型,向日葵始终保持着灿烂的绽放,从不枯萎。
仿佛她画中的不只是物体的形态,还有它们应有的“本质”。
随着能力增强,李仙冉的绘画技巧也日益纯熟。她开始尝试更复杂的主题——不仅仅是物体,还有生命。
她画了一个女性朋友。画中的女子有着温和的笑容和睿智的眼睛,坐在窗边读书,侧影宁静而美好。李仙冉在创作时倾注了自己对友情的所有想象:理解、陪伴、无声的支持。
完成后,她期待着又一个奇迹。
但什么也没有发生。
李仙冉失望地叹了口气,看来这种“魔力”还是有限度的。她合上画本,准备下楼吃饭。
当她一小时后回到房间时,发现有人——或者说有什么东西——坐在她的床上。
是画中的那个女子,现在以三维的、鲜活的形式存在。她手中捧着一本书,正是李仙冉早上画出来的那本。见到李仙冉,她抬起头,露出一个与画中一模一样的微笑。
“你好,仙冉。”女子的声音柔和悦耳,“谢谢创造了我。”
李仙冉目瞪口呆,半晌才挤出回应:“你...你是真实的?”
“如你所愿。”女子轻轻放下书,站起身来。这时李仙冉才注意到她的动作有些奇特,似乎过于轻盈了。仔细观察后,她发现女子的背部与一个靠垫相连——正是她床上那个波斯米亚风格的抱枕。
原来她画的不是真人,而是靠垫化成的人形朋友。
不知为何,这个发现让李仙冉松了口气。如果她真的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,那事情就完全超出理解范围了。而这种“半成品”的魔法,虽然依然不可思议,但至少让她还能保持一丝理智。
“你有名字吗?”李仙冉问道。
女子——或者说靠垫——思考片刻:“你可以叫我枕枕,毕竟...”她指了指自己背部的靠垫部分,笑了起来。笑声如同风铃般清脆。
从此,李仙冉有了一个朋友。枕枕不仅外观如画中所表现的那般智慧温柔,还真具备了这些品质。她知识渊博——尽管知识范围仅限于李仙冉书架上的书籍;她善解人意——仿佛能直接感知到李仙冉的情绪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