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接过来,先看了看翻译。
信的作者是Heckler公司的总工程师,冈特·施密特(Günter Schmidt)。
信里首先对我们厂解决了HMC-500的主轴问题表示了感谢和震惊。
然后,施密特先生话锋一转。
他说,他们公司的技术团队反复研究了我们寄过去的解决方案,也就是那张图纸的复印件。
他们认为,这个设计堪称鬼斧神工,完美解决了他们一直未能突破的液压共振瓶颈。
但是。
信里写道,他们发现我们提交的图纸复印件上,有一个微小的、几乎无法察觉的瑕疵。
在零件的一个倒角处,有一条用铅笔画出的、极其暗淡的附加标记线。
这条线的位置非常古怪,不符合任何已知的机械制图规范。
他们用计算机模拟后,惊骇地发现,如果没有这条标记线所代表的微小结构调整,这个零件虽然能用,但在运行超过三百小时后,会因为金属疲劳而产生裂纹,最终导致整个液压系统崩溃。
而加上这个调整后,零件的寿命可以延长至少二十年。
施密特先生在信的最后写道。
能够设计出如此精妙的阀门,又能在随手画的草图上,用一种他们闻所未闻的标记方式,标注出预应力处理的关键点……
这样的人,绝对是世界顶级的机械设计大师。
他们认为,之前我们报告里提到的“李伟”工程师,可能只是一个转述者。
他们恳请我们,一定要找到这位真正的设计者。
施密特先生说,他想拜这位大师为师。
信的最后,附了一句手写的英文。
“谁是那个画出幽灵之线的大师?”
整个车间鸦雀无声。
所有人的目光,都聚焦在我身上。
陈东海的眼神里充满了震惊、怀疑和一丝期待。
“楚河同志,这个幽灵之线,是你画的吗?”
6.
李伟也被叫到了厂长办公室。
他来的时候,脸上还带着春风得意的笑容。
当他看到那封来自德国的信,以及那份翻译件后,笑容凝固了。
他的脸色从红润变得苍白,又从苍白变得铁青。
办公室里气氛凝重。
陈东海坐在办公桌后,手指一下一下地敲着桌面。
王建军站在一边,额头上全是冷汗。
“李伟,你来解释一下。”
陈东海的声音很平静,但谁都听得出平静下的风暴。
“这个幽灵之线,是怎么回事?”
李伟的嘴唇哆嗦着,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
“我……我不知道……”
他终于挤出几个字。
“你不知道?”
陈东海的音量提高了一些。
“你不是说图纸是你灵光一闪想出来的吗?你自己画的图,你会不知道上面有什么?”
李伟的眼神开始躲闪。
“我……我当时画得太急了,可能……可能是不小心蹭上去的……”
“蹭上去的?”
陈东海冷笑一声。
“德国总工程师带着整个技术团队,用计算机模拟了半个月,得出的结论是鬼斧神工的一笔,你告诉我是你不小心蹭上去的?”
他把信拍在桌子上。
“冈特·施密特先生,世界顶级的机床设计专家,要拜这位大师为师。李副科长,你现在就给我写一封回信,告诉他,我们中国的技术专家,就是这么随性,随便蹭一笔,就能解决你们德国人搞不定的世界难题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