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转身离开时,风刚好吹过,卷起几片还带着绿意的银杏叶,落在他的脚边。苏念站在原地,看着他的背影渐渐融入人群,直到再也看不见,才低头翻开手册——扉页上的字迹旁边,不知何时多了一片小小的银杏叶,叶脉清晰,还带着新鲜的绿意。
她小心翼翼地把银杏叶夹进手册里,指尖轻轻摩挲着叶片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,泛起细微的涟漪。
二、图书馆的偶遇与未说出口的话
军训的日子枯燥又漫长。每天站在烈日下踢正步、练军姿,汗水把军训服浸湿了一遍又一遍,苏念的皮肤晒黑了一圈,脸颊上还起了些细密的痱子。晚上回到宿舍,室友们都在讨论哪个连的教官最帅,哪个学长最温柔,只有苏念抱着那本新生手册,翻到扉页看那片银杏叶,看陆屿写下的字迹,疲惫好像就消散了些。
她没加陆屿的微信。不是不想加,而是每次点开微信二维码,手指悬在屏幕上,却总觉得不好意思——他们不过是萍水相逢,自己这样贸然加好友,会不会太唐突?
直到军训结束,正式上课的第一天,苏念又在图书馆遇到了陆屿。
那天下午没课,苏念抱着一本《诗经》去图书馆找安静的位置。她习惯坐在三楼靠窗的角落,那里能看到楼下的银杏树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,暖融融的。可刚走到那个位置,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陆屿坐在她常坐的椅子上,手里拿着一本专业书,正看得认真。
苏念脚步一顿,想转身离开,却又舍不得这个位置。犹豫了几秒,她还是轻轻走过去,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,尽量不发出声音。
陆屿似乎没注意到她,直到翻书时抬了下头,看到她,愣了一下,随即笑了:“苏念?这么巧。”
“学长好。”苏念的脸颊又开始发烫,连忙低下头,假装翻看手里的《诗经》。
“你也喜欢这个位置?”陆屿放下书,指了指窗外,“这里视野不错,能看到银杏树,秋天的时候特别好看。”
“嗯,”苏念小声应着,偷偷抬眼看他,“学长经常来这里看书吗?”
“差不多吧,”陆屿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,“专业课的书有点难,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慢慢看。你呢?刚上课还习惯吗?”
“还好,就是有些课有点听不懂。”苏念想起昨天古代文学史课上,老师讲的那些晦涩的理论,皱了皱眉。
“正常,刚开始都这样,”陆屿笑了笑,“要是有不懂的,可以问我,或者去201找我,我那里有笔记。”
“真的吗?”苏念眼睛亮了亮,抬头看着他,“那……那我以后可能会经常麻烦学长。”
“不麻烦,”陆屿的目光落在她手里的《诗经》上,“你喜欢《诗经》?”
“嗯,”提到喜欢的书,苏念的话多了些,“我觉得里面的句子特别美,比如‘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’,读起来就像能看到画面一样。”
“我也喜欢这句,”陆屿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赞同,“还有‘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’,写得特别有生命力。”
他们就这样聊了起来,从《诗经》聊到李白杜甫,从古代文学聊到现代散文,苏念发现,陆屿知道的东西很多,而且说话很有耐心,不管她问什么,他都能细细地解释,一点也不觉得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