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姐,库房里压的都是过时料子,周姑爷那边把好货都调走了,留下的尽是难卖的。这一个月,统共没做成几单生意。” 王掌柜抱怨着,递上一本破旧账册。
楚兮没接账册,先接过秋穗手里的 “布庄客诉与需求记录”—— 上面记着 “张夫人嫌布料暗沉,说不如前两年鲜亮”“李秀才要做长衫,嫌棉布太糙”“买过碎花布的客人,有三个问过能不能做配套荷包”。秋穗站在一旁补充:“我还去布行街转了转,别家都用新漆的货架,挂着彩绸招客,咱们家连招牌都没擦。”
楚兮点头,对王掌柜说:“从今天起,布庄歇业三天。”
“歇业?”王掌柜愣住了,“小姐,这本来就没生意,再歇业……”
“照我说的做。”楚兮打断他,眼神锐利,“第一,找人把店铺内外彻底清扫一遍,所有窗户擦亮,务必要让光线透进来。第二,把这些货架全部拆了,按我画的图纸重新打。”她说着,从袖中取出一张早已画好的草图,上面是分层、错落的开放式展架设计,与现代的服装店陈列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王掌柜接过图纸,看得一头雾水,但见楚兮态度坚决,只得喏喏应下。
楚兮又转向库房。里面堆积的布料果然大多品质低劣,颜色沉闷。但在角落,她却发现了几匹被随意丢弃的“瑕疵品”——那是几匹江南来的上等丝绸,只因在运输途中被雨水浸染,边缘处留下了些许不规则的水渍晕痕,便被判定为废品。
楚兮抚摸着那细腻的丝滑质感,眼中却闪过一丝亮光。瑕疵?不,这在她的时代,叫“独一无二的孤品艺术感”。
三天后,“锦绣布庄”重新开业,但牌匾暂时被一块红布遮盖。
开业前夜,楚兮将王掌柜和两个伙计叫到跟前,进行了一次颠覆他们认知的“训话”。
“从明天起,我们布庄,不卖布。”楚兮第一句话就让三人傻了眼。
“不卖布?那卖什么?”
“卖‘身份’,卖‘稀缺’,卖‘尊贵’。”楚兮语气淡然,说出的话却让老掌柜觉得像是在听天书。
她开始布置具体策略:
一、“视觉营销”——重塑价值感
新展架错落有致,每匹布展开一部分,用素纱罩灯烘托质感。店内点燃清雅薰香,驱散霉味。秋穗根据 “客诉记录”,把 “浣花棉” 放在靠窗的位置,“云锦” 摆在最显眼的展台,还在展台旁放了两匹做好的样衣 —— 用有瑕疵的丝绸做的,水渍处绣了兰草,成了独特的花纹。
二、“饥饿营销”与故事包装——制造稀缺性
将有瑕疵的丝绸挑出十匹,请落魄书生就着水渍画山水、兰花,命名 “墨韵・十绝”,单独陈列在中心区域,木牌写 “江南孤品,大师手绘,每匹纹样绝无重复,仅此十匹”。楚兮让伙计背熟故事:“这是南洋番商送的料子,遇雨受损,楚小姐请画师点化,才有了这独一无二的墨韵。”
三、“会员等级制”——差异化服务与虚荣心满足
楚兮制定了简单的会员规则:一次性消费满五十两,或累计消费满一百两,即可成为“锦帛会员”,后续购买享受九五折优惠,并可优先获知新品信息。消费满三百两,升级为“云裳会员”,享受九折,每年可免费获得一次店内裁缝的体型测量和穿衣建议。最高级为“织造会员”,需消费满五百两,不仅享受八五折,新品可提前预定,更会在年节收到布庄精心准备的礼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