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堃瘫在地上缓了半宿,脑子里的信息流才慢慢沉淀下来。他抓起一根炭笔,在地上胡乱画着:导线绕成的线圈、转动的磁铁、正负电荷的符号……画着画着,突然一拍大腿——鼓风!对,先解决鼓风问题!
现在靠人力推拉皮囊,风力时大时小,温度根本稳不住。要是能搞出个“电动”鼓风器,风力均匀稳定,高炉的炉况至少能改善一半!
可这“电”从哪来?系统给的原理里提了“伏打电堆”——用不同金属片和电解液堆叠起来就能产生电流。听起来不难,金属片好找,铜片铁片有的是,可“电解液”……
“电解液?”吕堃猛地抬头,看向墙角那堆被唐强嫌弃“馊了”的酸梅汤——之前青禾用梅子泡的,天热没喝完,酸得刺鼻。酸液算不算电解液?
他跌跌撞撞跑过去,捏着鼻子舀了点酸梅汤,又翻出两块铜片铁片,胡乱往碗里一插。果然,用导线(铜丝)一连,接触的瞬间竟冒出了一丝微弱的火花!
“成了!有戏!”吕堃激动得声音都抖了。
这动静惊动了守夜的魏梓捡,他揉着眼睛进来:“堃哥?咋了?又炸炉了?”
吕堃举着那碗“酸梅汤电池”,眼睛亮得吓人:“老魏!咱不用再靠手推风箱了!以后……靠这个!”
魏梓捡凑过来瞅了瞅,一脸茫然:“这……这酸水加铜铁片子,能顶用?”
“能!太能了!”吕堃拽着他就画图纸,“你看,多叠几层这样的‘电池’,就能攒出够用的电。再整个线圈,让它在磁铁旁边转起来……就能带动风叶鼓风!”
魏梓捡听得云里雾里,但看吕堃那疯魔样,还是重重点头:“中!堃哥你说咋干,俺就咋干!砸铁片子、找酸水,包在俺身上!”
第二天唐强一进门,就被吕堃按在桌边听“电动鼓风器计划”。听完他直嘬牙花子:“堃子,你这是要上天啊?酸梅汤发电?亏你想得出来!”嘴上吐槽,手却已经摸出小本本:“不过……要是真成了,能省多少人力?电费……哦不,电池费够不够?要不要找太医署讨点硝石硫磺试试?听说那玩意儿腐蚀性强……”
三人一拍即合,格物院立刻从“冶铁车间”转型成“电器实验室”。魏梓捡抡着锤子砸铜片铁片,火花溅得比高炉里还热闹;唐强跑遍咸阳城的药铺、酱菜坊,把能找到的酸东西全弄了回来——醋、腌菜水、甚至太医熬坏的药渣子都没放过;吕堃则对着系统给的原理啃得头秃,手里的炭笔都快磨没了,终于画出个歪歪扭扭的“电动机鼓风器”草图。
青禾来送早饭时,看着满院子的铜铁片子和酸水坛子,吓得手里的食盒都差点掉了。“吕院令……你们这是要酿新酒吗?”
吕堃头也不抬:“比酒厉害!这是能让风自己跑起来的东西!”
青禾眨眨眼,蹲下来帮他整理散落的图纸,忽然指着其中一张:“吕院令,你看这里的线圈,是不是绕反了?就像……就像纺车的线轴,绕反了转不动的。”
吕堃一愣,凑过去一看——还真是!右手定则里的线圈方向他搞反了!“青禾!你真是我的福星!”
有了青禾帮忙校准细节,进度快了不少。半个月后,当魏梓捡用粗麻绳吊着一串“酸梅汤电池”,唐强捧着个由车轮改造成的风叶装置,吕堃颤抖着接通导线时——
“嗡——”
风叶竟然真的转了起来!虽然转速慢得像老太太散步,风力还不如人吹口气,但那稳定的“嗡嗡”声,在三人听来,比任何乐曲都动听!
“转了!真转了!”唐强兴奋得跳起来,“堃子,你他娘的真是个天才!”
魏梓捡挠着头笑,手里的铁锤子都忘了放下。
吕堃盯着那慢悠悠转动的风叶,突然想起系统欠款的提示。三十天还110点文明点?现在看来,好像……也不是那么难了。
他抬头看向咸阳宫的方向,又看了看身边笑得像孩子的兄弟和眼里闪着光的青禾,突然觉得,这穿越的日子,虽然苦,虽然疯,但好像……越来越有意思了。
至少,他们在这两千多年前的秦朝,真的让“电”转起来了。这缕微弱的电流,或许就是燎原的星火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