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场的成功让傅昭在朝中的声望日益高涨,可与此同时,一股暗流也在悄然涌动。那些一直视傅昭为眼中钉的大臣们,不甘心看到他如此顺遂,开始在背后密谋着新的阴谋。
御史大夫王大人表面上收敛了反对的言辞,暗地里却联合几位与他立场相同的大臣,试图从盐场的运营中找出破绽,好再次向圣上参奏傅昭。
“如今这六皇子风头正盛,我们若不趁早打压,日后必成大患。”王大人在一间秘密的书房中对其他大臣说道。
一位大臣皱着眉头说:“盐场如今看起来运营良好,圣上又对六皇子十分赏识,我们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借口。”
王大人冷笑一声:“哼,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。我们可以派人去盐场探查,看是否存在偷工减料、以次充好等问题。只要找到把柄,不愁扳不倒他。”
于是,他们秘密派遣了几个心腹前往海丰镇盐场。这些人伪装成普通商人,混入了盐场周边。
而此时的傅昭,一心扑在盐场的进一步发展上。他打算引入新的晒盐工具和技术,以提高盐的质量和产量。
“忠伯,我听说有一种新型的耙子,能更均匀地翻动盐粒,使晒盐效果更好。我们可以派人去采购一些回来试试。”傅昭对忠伯说道。
忠伯点头道:“皇子考虑得周全。不过,这新工具的使用还需要对工人进行培训,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。”
就在傅昭积极筹备新工具的时候,盐场迎来了几个不速之客。那几个伪装成商人的探子,四处打听盐场的情况,询问盐的质量和价格。
有工人察觉到了他们的异样,便将此事报告给了傅昭。“皇子,有几个外地人在盐场周围问东问西,行为十分可疑。”
傅昭心中一凛,他意识到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搞鬼。“密切留意他们的动向,不要打草惊蛇。”
为了防止这些人找到盐场的把柄,傅昭更加严格地要求工人遵守生产规范,确保盐的质量。同时,他也安排了一些可靠的人手暗中监视那些探子的行动。
没过几天,那些探子果然开始编造谣言。他们在海丰镇的集市上散布消息,说盐场生产的盐质量不佳,含有杂质,甚至还说盐场存在偷税漏税的问题。
这些谣言很快就在镇上传播开来,一些原本打算购买盐的商人开始犹豫起来。盐场的销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。
傅昭得知此事后,十分气愤。“这明显是有人在恶意中伤,我们必须尽快澄清事实。”
他立即召集了海丰镇的商户和百姓,在盐场前举行了一场公开的说明会。
“各位乡亲,我傅昭在此向大家保证,我们盐场所产的盐都是严格按照标准制作,质量绝对有保障。至于那些谣言,不过是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中伤。”傅昭大声说道。
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盐的质量,傅昭还当场进行了盐的质量检测。他将盐溶解在水中,展示给大家看,证明盐中没有杂质。
经过傅昭的一番解释和演示,大部分百姓和商户消除了疑虑。但仍有一些人受到谣言的影响,心存顾虑。
就在傅昭努力澄清谣言的时候,王大人等人在朝中也开始行动起来。他们收集了那些探子编造的所谓“证据”,联名上书圣上,弹劾傅昭。
“陛下,近日听闻海丰镇盐场存在诸多问题。盐的质量不佳,还涉嫌偷税漏税,六皇子管理不善,难辞其咎。”王大人在朝堂上一本正经地说道。
圣上听后,心中有些疑惑。他对傅昭的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,但这些大臣们言之凿凿,也不得不重视。
“朕会派人再次前往盐场调查此事。若情况属实,定当严惩不贷;若为谣言,也不会放过造谣之人。”圣上说道。
这次,圣上派了一位公正严明的老臣张大人前往盐场调查。张大人素以刚正不阿著称,傅昭对他的到来还是抱有一定希望的。
张大人来到盐场后,没有急于下结论。他深入盐场的各个环节,仔细检查生产流程,查看盐的质量检测记录,还与工人们进行了详细的交谈。
经过几天的调查,张大人发现盐场的运营一切正常,盐的质量也符合标准。所谓的偷税漏税更是无稽之谈。
张大人返回京城后,如实向圣上汇报了调查结果。“陛下,臣经过仔细调查,盐场并无问题。那些谣言纯属恶意中伤,六皇子管理盐场尽心尽力,成绩显著。”
圣上听后,十分生气。“竟然有人如此大胆,编造谣言诬陷六皇子。朕定要严惩这些造谣之人。”
王大人等人听到圣上的决定后,心中十分惶恐。他们没想到自己的阴谋会被识破。
“如今圣上动怒,我们该如何是好?”一位大臣焦急地问道。
王大人咬了咬牙说:“事已至此,我们只能先认罪,再想办法挽回局面。”
于是,王大人等人在朝堂上向圣上请罪。“陛下,臣等听信了不实之言,贸然弹劾六皇子,实属不该,还望陛下恕罪。”
圣上念在他们是朝廷大臣,从轻发落,只是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斥责。
经此一役,傅昭虽然成功洗刷了冤屈,但他也意识到了朝中局势的复杂。他知道,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。
“忠伯,这次的事情给了我一个教训。在朝中,我们不能只专注于做事,还要时刻提防那些心怀不轨之人。”傅昭感慨地说道。
忠伯点头道:“皇子说得是。以后行事更要谨慎,同时也要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大臣,壮大自己的势力。”
傅昭深以为然,他开始思考如何在朝中建立自己的人脉,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。而盐场的发展也并没有因此而停滞,傅昭继续投入精力,推动着盐场不断向前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