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学院的走廊上,阳光斜照,林莉的作业又拿了98分,评语写着:“色彩极具张力,创意突破常规。”而我的78分旁边,教授潦草地批注:“工整,但缺乏灵魂。”
她天生就该吃这碗饭——从大一起,作品就被画廊收藏;大三破格进入顶尖设计公司实习;随便涂鸦的草图都能让教授惊叹“天才”。而我,张峰,只能靠精确到毫米的排版和永不犯错的安全色,勉强挤进中游。
直到那天,教授强行把我们塞进一个组。
“商业设计要的是稳妥!”我指着市场数据据理力争。
“设计死了才叫稳妥!”她摔了笔,荧光橙的颜料溅上我的衬衫。
我们吵得天昏地暗,谁也没想到,这场水火不容的碰撞,最终会烧出一条谁都没走过的路——
1
设计学院的走廊上,阳光透过落地窗斜斜地洒进来,照在墙上的学生作品展板上。张峰站在自己的设计前,盯着右下角那张评分表——78分,旁边用红笔潦草地写着:“结构工整,但缺乏创意,色彩搭配过于保守。”
他抿了抿嘴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张边缘,直到身后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。
“哟,张峰,又在研究你的‘安全牌’作品呢?”林莉的声音带着一贯的调侃,她手里捏着一罐冰咖啡,另一只手随意地拨了拨耳边的碎发。
张峰没回头,只是淡淡地“嗯”了一声。
林莉凑过来,扫了一眼他的分数,嘴角微微上扬:“78分?不错嘛,比上次进步了2分。”
“比不上你。”张峰终于转过身,目光落在她手里的文件夹上,“这次又是满分?”
林莉耸耸肩,抽出文件夹里的评分表——98分,评语是:“色彩运用极具张力,创意突破常规,极具市场潜力。”
她晃了晃纸张,笑得灿烂:“教授说我的方案可以直接拿去参赛。”
张峰没接话,只是低头收拾自己的东西。
教室里,教授正在点评上周的作业。
“这次的项目是‘城市印象’海报设计,大部分同学的表现中规中矩。”教授推了推眼镜,目光扫过全班,最后停在林莉身上,“不过,林莉的作品让我眼前一亮。”
投影仪亮起,林莉的设计跃然屏上——大胆的撞色、抽象的线条,城市的天际线被解构成流动的色块,既前卫又不失温度。
“她的色彩感知力非常出色,构图也跳脱了传统框架。”教授赞许地点点头,“这种天赋,不是靠努力就能练出来的。”
张峰坐在后排,手指微微收紧。
旁边的同学小声议论:“林莉真是怪物,每次作业都能玩出新花样。”
“听说‘墨象’设计公司已经内定她实习了,大三就能进顶级公司,羡慕不来啊……”
张峰盯着自己的设计稿——规整的网格布局、稳妥的配色、清晰的信息层级。他的作品像是一份精确的工程图,而林莉的则是一幅肆意挥洒的抽象画。
下课铃响,学生们三三两两离开。张峰慢吞吞地收拾笔记本,忽然听到教授叫他。
“张峰,你留一下。”
他走过去,教授叹了口气:“你的技术没问题,构图、排版都很扎实,但设计不是数学题,光有逻辑是不够的。”
张峰沉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