艺术节开幕那天,苏晚站在舞台侧翼,紧张得手心冒汗。林辰的干冰装置已经调试完毕,静静地等待着演出开始。
"别担心。" 林辰不知何时站到她身边,手里拿着两个纸杯,"热可可,加了两勺糖。"
苏晚接过杯子,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:"谢谢。"
"你的灯光程序很完美。" 林辰看着舞台,"就像... 就像你设计的那个傅里叶变换滤镜,把音乐变成了看得见的彩虹。"
苏晚惊讶地看着他:"你不是说艺术不能用公式解释吗?"
"我改主意了。" 林辰转过头,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,"有些美的本质,确实可以用数学描述 —— 比如黄金分割,比如斐波那契数列,比如... 你设计的灯光轨迹。"
大幕缓缓拉开,音乐响起。苏晚深吸一口气,按下了启动键。舞台上,干冰形成的白雾在灯光下流动,像被赋予生命的流体。不同颜色的光束交织、分离、再融合,完美地诠释着音乐的情感。
苏晚偷偷看向林辰,发现他也在看她。舞台的光影在他脸上流动,像一幅不断变换的抽象画。
那一刻,苏晚忽然明白:理性与感性并非对立,就像数学和物理,就像灯光和烟雾,就像她和林辰 —— 看似不同,实则是彼此最完美的互补。
而这一切,都始于那个图书馆的午后,始于那本《时间简史》,始于北纬 39 度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方程。
第四章 未名湖的量子纠缠
艺术节闭幕演出的成功,像一个催化剂,让苏晚和林辰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他们依然一起上课、泡图书馆,但空气中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—— 像量子纠缠,即使不直接接触,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。
"你们俩现在到底什么关系啊?" 陈曦第 N 次追问苏晚,"艺术节那晚我明明看到林辰牵你的手了!"
"那是意外,跳闸的时候太黑了......" 苏晚的解释越来越苍白无力。她自己也说不清,为什么现在看到林辰和别的女生讨论问题会莫名失落,为什么会下意识地保留他用过的草稿纸,为什么听到他的名字心跳就会加速。
"苏晚,数学分析课要迟到了!" 室友的喊声打断了她的思绪。苏晚抓起书包冲出宿舍,却在楼下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。
林辰站在银杏树下,手里拿着两杯豆浆和两个包子。晨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身上,形成斑驳的光影。
"早。" 林辰把早餐递给苏晚,"刚出锅的,还热着。"
"你怎么在这?" 苏晚接过早餐,指尖触碰到他的温度。
"量子隧穿效应。" 林辰一本正经地说,"即使概率很小,粒子也可能穿过势垒。就像... 我本来在宿舍,突然就出现在这里了。"
苏晚忍不住笑起来:"林辰,你什么时候学会说冷笑话了?"
"为了适应你的频率。" 林辰看着她的眼睛,认真地说,"就像调整共振频率,让两个物体达到最大振幅。"
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。她低下头假装喝豆浆,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,却暖不了发烫的脸颊。
数学物理研讨会在一个周末召开。苏晚和林辰合作的论文《分形几何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》被选为大会发言。站在报告厅讲台上,苏晚紧张得腿都在抖。
"别怕。" 林辰在她耳边轻声说,"就像我们在实验室调试设备一样,按步骤来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