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姐姐万福。”赵阳台微微屈膝,语气却无多少恭敬,“滔郎让我先回来安顿,他不久便回。这是我们的儿子,名叫窦继。”
若兰强忍心痛,维持着主母的风度:“既是夫君安排,你便先在东厢住下吧。至于名分之事,待夫君回来再议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度日如年。赵阳台仗着生有儿子,常常逾越本分,甚至公然挑衅若兰的地位。若兰念她是窦滔骨肉之母,多次忍让,只盼丈夫早日归来,主持公道。
终于,太安三年(387年)春,窦滔获赦返回。得知消息那天,若兰早早梳妆打扮,站在门前等候。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远处,她的心跳如擂鼓。
然而窦滔看到她,神色却有些复杂。简单寒暄后,他便急着问:“阳台和继儿可好?”
若兰的心顿时沉了下去。更让她心痛的是,窦滔回来后大多时间都在赵阳台房中,对她这个正妻日渐冷淡。有时她试图与丈夫诗词唱和,赵阳台便故意打断,或以孩子为由将窦滔叫走。
这日,家中设宴招待宾客,赵阳台竟公然坐在本属于正妻的位置上。若兰忍无可忍,当场离席。窦滔觉得失了面子,当晚与若兰发生激烈争吵。
“你如今怎变得如此善妒?阳台孤身带大孩子不易,你就不能宽容些吗?”窦滔怒道。
若兰泪如雨下:“我苦守空闺三年,等来的却是你的变心和指责?窦滔,你可还记得当年‘永不相负’的誓言?”
“正是记得誓言,我才不能辜负为我生儿育女的阳台!”窦滔拂袖而去。
此后,夫妻关系越发冰冷。窦滔甚至受赵阳台挑拨,认为若兰傲慢清高,看不起自己武夫出身。若兰则心灰意冷,终日以泪洗面。
转机出现在这年秋天。苻坚欲南征东晋,急需人才,重新起用窦滔为安南将军,镇守襄阳。临行前,窦滔决定只带赵阳台母子同行,让若兰留守扶风。
消息传来,若兰如遭雷击。她明白,这一别可能就真的永无和好之日了。深夜,她独自坐在镜前,看着镜中憔悴的容颜,忽然想起新婚时丈夫的誓言:“天涯携手永相随”。
“既然言语已无法传达我的心意,那就用文字吧。”若兰喃喃自语,眼中重新燃起光芒,“我要创作一种前所未有的诗,让滔郎明白我的心从未改变!”
第四章 锦字回文凝血泪
若兰决定创作回文诗。这种诗可顺读倒读,循环往复,恰如她对丈夫百转千回的情思。但她不满于传统的短篇回文,决心创作一首空前绝后的长篇回文诗,将千言万语织入其中。
构思过程异常艰难。回文诗不仅要顺读倒读皆成文章,还要意境优美,情真意切。若兰废寝忘食,日夜推敲,常常对着一盏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