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鱼炸得外酥里嫩,酱汁酸甜刚好,”张大人吃得直点头,“比我在苏州吃的还地道。”
邻桌的书生忍不住问:“掌柜的,你们这儿有面吗?”
沈知味笑着点头:“有阳春面,您要一碗?”
书生点头后,她转身进了厨房。
手擀面在沸水里滚了两滚,捞出来浇上高汤,撒上葱花和猪油,简单却香气扑鼻。
书生吸溜着面条,感慨道:“这面看着简单,却鲜得很。”
“高汤是用鸡骨和火腿吊了三个时辰的,”沈知味解释道,“面里加了点盐,不用调味就够味。”
正说着,一个穿着华贵的夫人走了进来,身后跟着几个丫鬟。她环视一圈,皱着眉说:“就这小破馆子?能做出什么好东西?”
沈知味没恼,笑着问:“夫人想吃点什么?我们这儿有刚到的太湖银鱼,做银鱼莼菜汤正好。”
夫人撇撇嘴:“那就试试吧,要是不好吃,砸了你的馆子!”
银鱼莼菜汤端上来时,汤色清亮,银鱼雪白,莼菜滑嫩。
夫人舀了一勺,眼睛瞬间亮了:“这汤怎么这么鲜?一点腥味都没有。”
“银鱼用清水养了三天,吐尽了泥沙,”沈知味笑着说,“莼菜是用井水焯过的,能去涩。”
夫人吃得高兴,临走时留下一锭银子:“明天我还来,给我做道蟹粉豆腐。”
沈知味看着银子,对周主事笑道:“看来这馆子能开下去了。”
04 梅子烤肉
日子一天天过去,知味斋的生意越来越好。这天打烊后,沈知味正在对账,周主事的儿子周明轩来了。
“沈姐姐,我娘让我送些新摘的梅子来。”少年脸上带着点羞涩。
沈知味接过梅子:“替我谢过周夫人。正好可以做梅子酱,配烤肉吃最好。”
周明轩眼睛一亮:“我最爱吃姐姐做的烤肉了。”
两人正说着,张大人的侄子张文远也来了,手里提着一坛酒:“知味,尝尝我这刚酿的桃花酒。”
沈知味笑着道谢,给两人各倒了一杯。周明轩看了张文远一眼,闷声道:“我先回去了,我娘还等着呢。”
张文远看着他的背影,笑道:“这小子,跟我还客气。”
沈知味没接话,低头擦着桌子。张文远叹了口气:“知味,我知道你心里有顾虑,但我是真心……”
“张公子,”沈知味打断他,“我只想好好经营这馆子。”
张文远苦笑:“我知道,你是怕别人说闲话。可你一个女子,总这么单打独斗也不是办法。”
“我爹说,手艺在身,到哪儿都饿不着。”沈知味语气坚定。
张文远没再说什么,喝了杯酒就走了。
沈知味看着窗外的月光,轻轻叹了口气。她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:“囡囡,好好活着,凭手艺吃饭,不求大富大贵,只求心安理得。”
05 佛跳墙
转眼到了夏天,知味斋推出了新的凉面。面条筋道,浇上芝麻酱、黄瓜丝、豆芽,再淋上点香醋,开胃得很。
这天,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汉走进来,局促地站在门口。
沈知味笑着招呼:“大爷,里面坐,想吃点什么?”
老汉搓着手:“姑娘,我……我没多少钱,能来碗面汤吗?”
沈知味点头:“当然可以,您稍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