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被她的说法逗笑了:“是啊,这些血液会帮助晓雨变得强壮起来。”
“爸爸说你是天使。”晓雨认真地说,“可是昨天我好疼,还以为你是坏人呢。对不起。”
孩子天真无邪的道歉让我心头一暖:“没关系,现在还会疼吗?”
“只有一点点啦。”她举起胳膊,展示着上面的针眼,“护士姐姐说这是成长的勋章!”
陈默站在一旁,眼神复杂。当我起身告辞时,他坚持要送我到病房门口。
“医药费...我会尽快凑齐还给你的。”他突然说,“我知道这不是钱能衡量的,但至少...”
我愣住了:“什么医药费?捐献不是无偿的吗?”
这次轮到他惊讶了:“医院没说吗?采集过程中的所有费用,按理说应该由受捐方承担。虽然我们现在...”他的声音低下去,显得有些难堪。
我顿时明白了。原来他不仅承受着女儿病情的压力,还面临着经济上的困境。难怪他情绪如此不稳定。
“我不需要任何补偿。”我真诚地说,“看到晓雨好起来,就是最好的回报。”
回到病房后,我却久久不能平静。脑海中反复浮现陈默削苹果时温柔的神情,和他提及医药费时的窘迫。一个单亲父亲,独自照顾白血病的女儿,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。
傍晚,我忍不住向护士打听情况。这才知道,陈默为了给女儿治病,已经卖掉了房子和车子,如今暂时住在医院附近的出租屋里。原本经营的小设计工作室也因为长期缺席而难以为继。
“但他从不在晓雨面前表现出一丝困难。”护士感叹道,“总是给孩子最好的东西,自己却经常啃馒头充饥。”
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。
当晚,我做了一个决定——悄悄去收费处结清了自己捐献过程中的所有费用。工作人员起初不肯答应,但在我的坚持下最终还是办理了。
我知道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,但至少能减轻他一点负担。
走出医院时,夕阳正好。金黄色的光芒洒在身上,温暖而柔和。我深吸一口气,感觉连日的疲惫似乎减轻了许多。
就在这时,手机响起。是出版社主编打来的电话,语气急切:“苏晴,你负责的那本新书出了问题,作者对封面设计极其不满,明天就要重新定稿,你能来处理一下吗?”
我这才想起,为了捐献,我已经请了一周假,堆积的工作想必已经如山。现实生活的压力重新涌来,但我并不后悔这一周的选择。
“我明天就回公司。”我承诺道。
挂掉电话,我回头望向医院大楼。在无数扇窗户中,我仿佛能看到晓雨病房的那一盏灯,温暖而坚定地亮着。
生命中有太多无法预料的风雨,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,让我们愿意成为彼此的光。
第三章
回到工作岗位后,生活似乎恢复了往常的节奏。编辑部的压力依旧,截稿日期的追赶、作者们的各种要求、市场部的销售压力...所有这些构成了我熟悉的日常。
但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。
我会时不时想起医院里的那对父女,想知道晓雨的恢复情况,想知道陈默是否还在为医药费发愁。这种牵挂莫名而强烈,以至于周五下班时,我鬼使神差地又来到了医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