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天下午,林疏翻到手稿里的一页,上面画着一幅小小的山水画,画的是苏州的拙政园。她忽然想起,祖父年轻的时候在苏州待过,还带着她去过一次拙政园,当时她在园子里的亭子里,看到一位老先生在写毛笔字,就凑过去看,老先生还送给她一张写着“疏影横斜”的字。
“我爷爷以前在苏州待过,”林疏指着画上的拙政园,对温景然说,“我小时候他带我去过一次,园子里有个亭子,叫‘与谁同坐轩’,爷爷说,那个亭子的名字,是苏东坡起的,特别有意思。”
温景然停下手里的笔,眼里带着笑意:“我知道那个亭子,去年我去苏州出差,特意去过一次。当时还想着,如果你在的话,一定会喜欢那里的景色。”
林疏的心轻轻一动。她没想到,温景然去苏州的时候,会想起她。她看着他眼里的笑意,忽然觉得,那些横亘在他们之间的误会,就像古籍上的裂痕,只要用心修复,总能慢慢愈合。
这天傍晚,林疏收拾手稿准备离开时,温景然忽然叫住她。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木盒,递给她:“这个,给你。”
林疏接过木盒,打开一看,里面装着一枚银杏叶形状的书签,是用紫檀木做的,上面刻着“疏疏”两个字,字迹是她熟悉的温景然的笔迹。书签的边缘打磨得很光滑,能摸到细细的木纹。
“这是我用去年秋天捡的银杏叶做的模型,找木工师傅做的,”温景然挠了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地说,“你以前总说,银杏叶书签好看,就是容易碎,这个木的,能放很久。”
林疏捏着书签,指尖传来紫檀木的温润触感,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。她抬头看着温景然,他的脸颊微微泛红,眼神有些闪躲,却难掩眼底的温柔。她忽然想起四年前,他送给她第一枚银杏叶书签时的样子,也是这样,有些不好意思,却满眼都是她。
“谢谢你,景然。”她轻声说,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。
温景然看着她,眼里的笑意更深了:“不客气。以后我们整理完爷爷的手稿,出版的时候,就用这个书签当随书赠品,好不好?”
林疏用力点头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却笑着说:“好。”
夕阳透过窗户,落在他们身上,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落在摊开的手稿和古籍上。空气中,墨香、茶香和桂花的甜香交织在一起,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失而复得的旧时光,也预示着一段即将重新开始的新旅程。
离开“敬文斋”时,林疏手里捏着那枚紫檀木书签,走在满是桂花香的小路上。她抬头看着天边的晚霞,忽然觉得,这个秋天,或许会比她想象中更温暖。她想起温景然低头翻手稿的样子,想起他泡的桂花龙井,想起他指尖的薄茧,忽然明白,有些热爱,有些感情,从来都不会被时间和误会打败,它们就像古籍里的墨痕,即使历经岁月,也依然清晰可见。
第二天下午,林疏带着祖父的手稿准时来到“敬文斋”。温景然已经泡好了桂花龙井,桌上还放着一盘她爱吃的桂花糕。两人坐在长桌前,一起翻开手稿,阳光落在纸页上,把祖父的字迹照得格外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