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
队长罗根宝是答应了下午给他们放了假的。现在日头刚刚偏西,估摸着也就两点钟左右,时间还早。
李向南决定趁这段时间,两个好兄弟都在,一起把瓜棚收拾一下。
未来的很长时间,估计自己都要住在这里了。
收拾的舒服一点,才有个家的样子。
瓜棚的两间房子离着洼地不远,而且是座东朝西,和正经人家的房子是不一样的。
北方的院子基本上都是座北朝南。
瓜棚因地就势而建,倒没有那么讲究。
这两间房子是队里58年大炼钢铁时候建的,时间并不是太长,厚实土坯墙倒是问题不大,没有特殊的情况,这样的土坯房能住几十年。
只是门窗当时弄的太过于对付,现在都快不能用了。
李向南决定趁着今天没事,把这个临时的家好好修理一下。
由于房子前面就是洼地的斜坡,能利用的地方不大,可以圈起来弄成个小院子。
说干就干,李向南让初夏自己在家里把里里外外打扫一下。
他则从那堆工具里找出几把柴刀,带着秋生和建国上了山。
他知道山里有个地方长了一片竹子。
58年大练钢铁的时候,一个南方的工程师出于个人爱好,带了一批早园竹过来。
想试着这玩意在北方能不能长成。
没想到两年的功夫,还真的长出一大片来。
那个工程师地却因为大炼钢铁的草草收场,回了南方。
那一片早园竹也就成了无主之物,就在云蒙山的一片丛林之中。
那地方离瓜棚不是多远,三人顺着山坡走了不到二十分钟,再翻过一片小山坳,就看到大片的落叶松林中间,有一片刚刚长出绿叶的竹子。
没有个正经的管理人员,这片竹子长的参差不齐,高的高,矮的矮。
李向南目测了一下,那些长成的竹子,大概有四五米高,有胳膊粗细。
到底不是南方,竹子在这里无法像南方一样长的有十来米,大腿一样粗。
李向南倒是知道有几种耐寒的竹子,可以在北方长大,但是眼下没有苗子,他也无能为力。
“秋生,你体力好,一会我俩砍,你往回拖。”
李向南把手里的一卷麻绳丢给秋生,自己和李建车上前,选中那些已经长成的竹,用柴哐哐的砍了起来。
放到四棵后,把上面的枝叶砍光,秋生用绳子拴住,另一头套在肩膀上,拖着回了瓜棚。
空心的竹子不重,秋生这样健壮的体格子,拖起来毫不费事。
要不是路上太浪费时间,秋生一下午能把么片竹林全拉回去。
趁着秋生没回来的功夫,李向南在竹林边转悠了几圈,采了不少的野菜和蘑菇。
前世,这是他的专业,什么野菜可以吃,哪种蘑菇无毒,他心里门清,不怕会出吃出什么问题。
来时他专门带了一个口袋,就是准备装这些的。
秋生来回跑了三趟,拉回去十几根竹子,李向南感觉差不多了,最后兄弟三个又一起拖了十几根竹子回去。
竹子这种东西,处理起来并不困难,只要有趁手的工具就行。
李向南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,所以他向罗根宝借工具的时候专门要了一把锯子,还有锤子斧子什么的。
上一世,他做科研的时候没少往南方跑,知道这些竹要怎么处理。
初夏已经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个干净,她本就是个勤快的女孩子,平时在家这种粗活就是她一个人干。
在李向南的带领下,四个人马不停蹄的忙活起来。
先是门和窗户,这个很简单。
量好尺寸,先锯下几根竹子来把框架做好,再劈开一些竹片,用铁丝扎在上面。
原来的破门窗拆了下来,劈成木柴以后留着烧火用。
绿油油的新门窗安上去,让小房子马上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。
样子很是特别,有着几分文艺的典范。
李向南叉着腰看了半天,对于自己的杰作十分的满意。
“媳妇,咋样?”
初夏用手来回推拉了几下。
竹子做的门板轻盈而灵动,倒是让她也挺喜欢的。
“嗯,感觉还行,挺结实的。”
......
在窗户和门上受到打击的李向南,决定再做出几样家具来。用以证明自己的实力。
首先是床,他先画出来一张图纸,一米八宽,两米长,两头都有靠背。
算计好材料后,按照尺寸一根根的锯了下来。
把框架拼接起来以后,中间加三根横梁,上面用劈开的竹片铺好再用钉子钉住。
一张简单实用的双人床就成了。
绿色的竹床散发着竹子清香,乍一看上去,还真的非常漂亮。
在西面的那房里把床摆好,李向南一屁坐在上面。
竹床顿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剧烈响声。
这玩意看上去简单,可是也需要一定的技术,他们几个二把刀工匠,许多拼接的地方并不严实,所以人一上去,动静就会非常的大。
“呃......”
李向南有些傻眼了。
这要晚上在上面活动,那还不得惊天动地。
他看了看初夏。
初夏好像明白他在想什么一样,小脸顿时一红。
扭过头去不敢与他对视。
秋生和建国两个生瓜蛋子,自然想不了这么多。
在他们看来,这张有他们参与的床,还是比较不错的。
算了,就这么滴吧,手艺只能到这里,也没办法。
总比睡在玉米秆上舒服吧。
起码这是一张床,虽然不怎么正经。
把新买的褥子和被子铺在上面,躺上面试了试。
小床儿悠悠......
除了动静大点,没毛病。
竹子还剩下很多,趁着天还不黑,几个人又一起动手,先是在瓜棚的前面,用竹子做成篱笆,圈出一片大约二十个平方的小院子来。
院子的大门就是一个简易的竹门楼。
李向南亲自动手,用柴刀雕了块牌匾挂在上面。
绿竹桃源。
又在南墙边,靠近山城的地方,搭起一个小凉棚。
竹子是现成的,竖起四根柱子,上面拼接好,用铁丝或者钉子连接结实,原先用来做地铺的玉米秆搭在上面做顶棚。
一间可以用来当厨房的小凉亭就成了。
暂时垒了个灶台,借来的铁锅放在上面,李向南就也是有厨房的男人了。
关乎到吃饭问题,这个厨房很有必要。
兄弟三个又跑到山角,找了一块比较平整的石头,合力弄到了院子里,摆在那棵柳树下,当成饭桌。
忙活了一个下午,这个小院终于有了几分的烟火气息,看上去在野外也没有那么的突兀了。
眼看着天就黑了,秋生和建国想要回家吃饭,却被李向南强行留了下来。
兄弟俩跟着忙了一个下午,哪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回去。
他把摘回来的野菜和蘑菇在清水里洗净,用刚建好的简易炉灶炒了四个菜出来。
一碗马蜂菜(学名马齿苋。民间认为它可缓解马蜂蜇伤后的肿痛(捣碎外敷),且叶片形状像马的牙齿,故得名“马蜂菜”。它在北方田野极常见,可以蒸,炒,凉拌,味道略带酸味,是春天北方桌上的常客。)
一碗荠菜,一碗苦苦菜,还有一碗是清炒蘑菇。
尽管调料有限,但做了一辈子单身狗的李向南,厨艺还是说的过去的。
几个大碗里的菜愣是被他的炒的有滋有味。
炒菜的同时,又让初夏和了点面,贴在锅边,几样菜炒好,十几个大饼子也已经熟透。
月亮已经升起,无云无雾,天空如泼墨般深邃,星辰异常密集明亮,银河清晰可见,仿佛伸手可触。
要不是因为干旱,这样的夜景倒是十分的宜人。
兄弟三个蹲在地上,一人手里掐着一个大饼子,石桌子摆着四碗菜。他们一边吃一边说笑。
初夏安静的倚在柳树上,小口啃着手里的面饼,时不时的弯腰夹一筷子菜。
许多年后,当李向南再次回忆起这顿饭时,他觉得这段时光,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