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题……你解得真清楚。”我的声音干涩得厉害,几乎听不见。
她抬起头,那双眼睛清澈得像山涧的溪流,没有我想象中的惊讶或排斥,只有平静的探究。“嗯?这道题吗?关键是找到辅助线。”她声音依旧清亮,指了指本子上的图。
“是…是啊。”我笨拙地附和着,目光却无法从那朵小小的玫瑰上移开。
她似乎察觉到了,嘴角弯起一个极淡、却足以让世界瞬间明亮的弧度。“随手画的,觉得这题的解法像花瓣一层层展开。”
那是我第一次看清她的笑容。没有张扬,没有刻意,像初春湖面破开的第一道涟漪,纯净而温暖。那朵小小的玫瑰和她唇角的笑意,像一颗种子,悄然落在我荒芜的心田。那一刻,我忘记了周遭的一切,忘记了过去的阴影,忘记了高考的压力,只觉得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流,缓缓注入了冰冷的四肢百骸。
我们的交集渐渐多了起来。起初是学习上的讨论。她理科思维极强,尤其是物理和数学,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思路卡壳之处,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。而我,在经历了社会打磨和三次备考后,对语文和英语有着更深的体会和积累,也能在她遇到瓶颈时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。这种互补,成了我们之间最自然的纽带。
我们会在晚自习后,等到教室人走得差不多,一起讨论白天没弄懂的难题。昏黄的灯光下,两张并在一起的课桌,两颗同样为未来奋力拼搏的心。她的气息干净而清冽,像雨后的青草。当她靠近讲解时,那若有似无的馨香,总能让我心跳失序。她说话时,长长的睫毛会轻轻颤动,像蝴蝶脆弱的翅膀。我会偷偷看她专注的侧脸,看她白皙的手指握着笔在纸上流畅地书写,心里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安宁和满足。
一次模拟考后,我考得极差,尤其是物理,几乎跌到了谷底。巨大的挫败感像潮水般将我淹没,过去那些被否定的记忆再次狰狞地扑来。我躲在教学楼顶楼无人的角落,背靠着冰冷的墙壁,绝望地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。雨水开始淅淅沥沥地落下,打湿了我的头发和衣服。世界一片灰暗,我又一次感觉自己快要溺毙在无边的失败里。
“就知道你在这里。”她的声音在雨声中响起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。
我猛地回头。她撑着一把透明的雨伞,站在几步开外。雨水顺着伞沿滑落,在她周围形成一道朦胧的水帘。她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有些单薄,眼神却异常坚定。
“一次考试而已。”她走近,把伞倾向我这边,遮住了冰冷的雨丝。她的肩膀几乎挨着我的手臂,隔着湿透的校服,我能感觉到她传来的、微弱却真实的暖意。“看看你错在哪里,下次避开不就好了?你给自己背的包袱太重了。”
她的声音很平静,没有刻意的安慰,却带着一种奇异的、令人信服的力量。她拿出我的物理试卷,就在这飘着冷雨的顶楼,借着昏暗的光线,一道题一道题地帮我分析错误原因,指出我思维上的误区。雨水敲打着伞面,发出沉闷的声响,她的声音却清晰地穿透雨幕,像一道光,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。
那一刻,站在冰冷的雨里,伞下狭小而温暖的空间里,只有我和她。听着她冷静而耐心的讲解,看着她被雨水打湿了一点点的鬓角,我心底某个坚硬冰冷的地方,轰然碎裂。一股汹涌的热流冲撞着胸膛,几乎要破喉而出。不仅仅是因为感动,更因为一种前所未有的、强烈的被理解、被接纳、被需要的感觉。在这个世界上,除了母亲含泪的坚持,还有一个人,愿意在风雨中找到我,愿意用她的光,照亮我脚下的泥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