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星期后的某个晚上,姐妹俩正坐在灯下聊天。李梅看着墙上那个扎眼的“拆”字,状似无意,又带着无限憧憬地开了口。
“姐,我听街坊们都在说,咱们这儿真的要拆迁了?那赔的钱,肯定不少吧?”她的语气里,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,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,“那可太好了!姐,等拿到钱,咱们姐妹俩就去市里买个大房子,带电梯的那种!到时候,咱们再也不分开了!我伺候你,给你养老送终!”
这番话,像一股暖流,瞬间流遍了张秀英的全身。是啊,她这辈子无儿无女,孤身一人,有了妹妹,后半生就有了依靠,有了期盼。她笑着,宠溺地拍了拍李梅的手背:“傻妹妹,说什么傻话。这房子本就是咱爸妈留下的,是咱们俩的家,拆迁款自然有你的一份。以后,姐姐的一切,就都是我们两个人的!”
李梅听到这话,感动得眼圈又红了,她紧紧地握住张秀英那双因为常年劳作而显得有些粗糙的手,声音哽咽,充满了感激:“姐,你对我真好!你比天底下任何人都好!我这辈子能再找到你,是我最大的福气!”
在张秀英看不到的角度,她低垂的眼睑之下,飞快地闪过一丝计划得逞的、狼一般的精光。她知道,这条已经被寂寞和亲情浸泡得骨头发软的大鱼,已经死死地、毫不犹豫地咬住了她精心放下的、最甜美的鱼饵。
第二章 蛛丝马迹,天衣有缝
“天降亲妹”的喜悦,像一坛陈年的女儿红,浓烈、醇厚,让独居半生的张秀英醉得一塌糊涂。但酒总有醒的时候,一些细微的、不合逻辑的“酒劲”,开始慢慢发作,让她产生了一丝丝的眩晕和不适感。
转折点,发生在外甥王浩的突然到来。
王浩是张秀英大姐家的独生子,三十出头,在市里一家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当程序员,人很精明,逻辑性极强,看问题总能一针见血。听说小姨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妹妹,他特地请了年假,买了大包小包的营养品和礼物,开车回来看望。
饭桌上,气氛热烈而温馨。王浩礼貌地打量着眼前这个比自己母亲小不了多少的“二姨”,客气而疏离地聊着天。张秀英则像个献宝的孩子,兴奋地、不厌其烦地向外甥讲述着她们姐妹俩重逢那天的感人场面。
为了庆祝这迟来的团圆,张秀英特意下厨,做了一大桌子拿手好菜。其中,最显眼的一道,就是她用独家秘方调制的“老醋花生”。这道菜,是她记忆里,妹妹小兰小时候最爱吃的零食。那个时候,家里条件不好,难得炒一盘花生米,小兰能抱着盘子,像小松鼠一样,一颗接一颗,吃得停不下来。
“小兰,快,快尝尝!”张秀英热情地用公筷夹了一大筷子花生米,满满当当地堆在李梅的碗里,脸上是期待的笑容,“你小时候最爱吃这个了,三十多年没吃到正宗的了吧?快看看姐姐我的手艺,有没有退步!”
李梅脸上的笑容,在看到那盘油亮香脆的花生米时,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、几乎难以察觉的僵硬。但她很快就用更加灿烂的笑容掩饰了过去,她夹起一颗,正准备往嘴里送。
“哎哟,姐,你看我这记性,”她忽然一拍脑袋,做出万分懊恼的样子,把花生米又放回了碗里,“真是人算不如天算。您说奇怪不奇怪,小时候爱吃的东西,长大了口味就变了。我现在……不知道怎么回事,对花生有点过敏,一吃身上就起一片片的小红疹子,痒得厉害。真是没口福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