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可杨村长一直拖着不办,他侄子还来捣乱。”朱文把早上的事说了一遍。
李主任皱起眉,手指在桌上敲了敲:“杨富贵这个人……是有点本位主义。这样,我给你出个证明,你回去跟他说,这是镇里支持的项目,让他按程序办。要是他还推诿,你再来找我。”
拿着盖着红章的证明,朱文心里踏实多了。他觉得有了镇里的支持,杨大脑袋总不能再胡来了。
回到村里,他直接去了村委会。杨大脑袋正在院子里给一棵石榴树浇水,看见朱文,脸上的笑就淡了。
“杨村长,这是镇里农办的证明,他们支持我承包河湾。”朱文把证明递过去。
杨大脑袋接过证明,看都没看,就揉成一团扔进了旁边的猪圈:“镇里?镇里管得着咱村的事?朱文,我劝你别折腾了,老老实实出去打工多好,非得在这河湾里栽跟头?”
“我合法合规,为什么不能承包?”朱文的声音提高了几分。
“合法合规?”杨大脑袋转过身,圆脸上的肉抖了抖,“我告诉你,这河湾的承包费,一年得五万,你拿得出来吗?”
朱文愣住了,他之前打听的是,荒塘承包费一年顶多一万,这一下子涨了五倍。
“您这是漫天要价!”
“嫌贵?嫌贵就别承包啊!”杨大脑袋拍了拍手上的泥,“这河湾虽说荒着,但地理位置好,靠近国道,将来搞旅游开发都有可能,五万块不多!”
朱文气得手都抖了,他知道这是故意刁难。他攒的钱加上父母的积蓄,也就够清淤和买鱼苗的,哪拿得出五万块承包费?
“您这是故意不让我干。”
“话可不能这么说,”杨大脑袋背着手,仰起下巴,“我这是为集体利益考虑,总不能让集体资产白白流失吧?你要是拿不出钱,就别占着茅坑不拉屎,该干啥干啥去。”
朱文看着杨大脑袋那副嘴脸,心里像被火燎着。他咬着牙,转身走出村委会。阳光刺眼,他却觉得浑身发冷。他第一次意识到,王二楞说的是对的,村里的事,不光靠书本,还得靠人情世故,靠那些他学不会的弯弯绕绕。
可他不想就这么放弃。那片河湾,承载着他的梦想,也承载着他对家乡的期望。他蹲在路边,看着来往的村民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生活的疲惫,他想让这里变个样子,哪怕难一点,也想试试。
第三章 鱼塘里的生机
朱文最终还是承包了河湾,代价是每年三万块的承包费。他跟亲戚朋友借了一圈,又贷了款,才凑齐了钱。杨大脑袋收了钱,脸上总算有了点笑模样,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大学生,好好干,村里支持你。”可朱文知道,这支持背后,藏着多少不怀好意的打量。
清淤那天,朱文雇了辆挖掘机,轰隆隆地在河湾里作业。黑绿色的淤泥被挖出来,堆在岸边,散发着腥臭味。杨小三带着人来看了两回,撇着嘴说:“我看你这钱是打水漂,有这钱还不如给我买两条烟抽。”
朱文没理他,只是指挥着挖掘机师傅调整角度。他在岸边插了标记,哪里种芦苇,哪里种荷花,哪里留作鱼类栖息区,都规划得清清楚楚。挖掘机师傅是邻村的,看他忙前忙后,忍不住说:“小伙子,你这弄得比专业的还细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