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滢正吩咐人去厨房准备酒菜招待客人,门外忽而出现小女儿的身影,转眼就扑到她的怀中。
“阿娘。”顾月婵挽着母亲的胳膊,笑容灿烂无比:“阿爹顺利起复,可见圣人并不介怀,阿娘,您往后大可安心了,一切都会和从前一样的。”
她没说圣人介怀何事,郑滢无需细想,便知她所言何意。
郑滢忽而伸手抚了抚小女儿的发髻,想说家中的事情,无需她涉险筹谋,可看着她天真烂漫的笑脸,她只低低笑了一声。
“朝朝长大了。”
她想将女儿护在羽翼之下,让她不经风雨,可雏鸟终究要高飞。
如今,倒要让女儿为自己这个做母亲的担忧。
郑滢眼眶微红,将女儿拥入怀中:“是,阿娘安心了,这还是多亏了朝朝。”
顾月婵依偎着母亲,眉宇间满是欣喜。
“待阿爹收到敕令,我们家也该广邀宾客,让那些人知道,他们都猜错了圣人的心思。”
若是官职落定,顾家自要宴客,可在此之前,他们家行事还是稳妥为主。
“宴客之事不急于一时。”郑滢道:“虽说你叶伯父说此事十拿九稳,可在事情落定之前,咱们家还是低调些,免得突生风波。”
顾月婵连连点头:“女儿明白了。”
从骊山回来后,她只出了两趟门,一次是去道观寻道长,一次是参加长平侯府的宴会。
她已经好几日没去寻表姐了。
等这件事结束,她定要约表姐去东市瞧瞧近日可有新颖的衣裳首饰。
等等,她好像没有银子了。
想到此,她欲哭无泪,她是个穷光蛋了,就算看中了什么东西,也买不起。
如果她现在和阿娘要银子,阿娘应该会应的吧。
她刚想开口,离去不久的含玉突然出现在门口,急急进屋奉上一份帖子:“夫人,娘子,乐华长公主的请帖。”
乐华长公主与他们家素无往来,怎会给送来请帖?
郑滢困惑地接过帖子,快速看完内容后,目光移向正眨巴眼望着自己的女儿:“朝朝,上次去骊山围场,长公主可有与你说过话?”
顾月婵:“说过两句,但是长公主待我并不亲热。”
这就奇怪了。
郑滢又看了一遍的帖子的内容,怎么就独独请了朝朝一人。
顾月婵好奇地伸过脑袋,依着母亲去瞧那请帖。
“长公主请我去打马球?”顾月婵先是不解,后又美滋滋地笑开:“难道是长公主也知道女儿极善此道?”
郑滢无奈地看了女儿一眼,合上帖子,问含玉:“送帖子的人可曾离开?”
含玉回道:“此时应当还在荣安堂内,翠萍说,这帖子夫人过目后,还请给个准话,可要去?若是不去,便让六娘子装个病,老夫人来想办法回绝了。”
“为何不去?”顾月婵此刻烦心事尽消,得意极了:“打马球我还未怕过谁呢。”
郑滢思忖片刻,觉得去了也无妨,乐华长公主素来性情温和,朝朝若是拒绝,将来在京都立足就更为艰难了。
而且,她也该尝试着相信女儿有应对困境的能力。
“既然是长公主邀约,怎好不去,含玉,你随我去荣安堂一趟。”郑滢将请帖放到女儿掌心,温声叮嘱道:“今日你叶伯父会留在家中用午膳,家中人都会出席,你先回屋,待会儿我让人去唤你。”
顾月婵笑着点头:“我知道了,阿娘。”
荣安堂内,袁老太太正与前来送请帖的女子说着话儿,言语中只在云州风光上打着转儿,却不提六娘一个字。
女子挂着淡淡的笑,也不催促。
直到郑滢进屋,那女子方起身与她见礼,客气问道:“长公主还等着信儿,不知六娘子身子可有碍?”
郑滢温声道:“只是不小心吹了风,过两日便能好全。”
女子笑道:“此次马球赛是长公主特意为了宁熙长公主选驸马而举办的,六娘子是宁熙长公主的表妹,想来也可以参谋一番,既然六娘子无碍,那就恭候六娘子了。”
这话让屋内的人都暗松了一口气,原来如此。
郑滢面不改色道:“长公主真是用心良苦。”
“那便不叨扰贵府了。”女子叉手作揖,道:“告辞。”
袁老太太忙吩咐柳嬷嬷出门相送,长公主身边的女官,自要以礼相待。
待人离开,郑滢走上前,将长平侯来府的消息告知袁老太太,袁老太太听到长平侯突然到访,倒是惊了一下,只以为六娘婚事出了变故。
待郑滢说出长平侯来府的目的后,袁老太太神色微怔。
户部侍郎,这可是四品京官。
“母亲,如今只是拟诏,定不定得下来,还要看过几日会不会有使者上门。”郑滢见婆母似还未缓过神,声音轻缓了些:“但总归是个好兆头。”
许久后,袁老太太闭起眼,沧桑的嗓音在寂静的室内响起。
“天佑我顾家。”
总算没有让祖宗基业断送在她的手上。
午膳时,袁老太太破天荒地喝了两盏酒,顾明途看到母亲的神态,一时感慨万千。
席上,长平侯叶安也为他高兴,一个劲儿地敬酒:“上次你和我说的话,我可就当没听到了,过段时日,我让许氏准备好聘礼,六娘和二郎都大了,这婚期也该定下了。”
顾明途笑笑,没正面回答。
婚事他还得与夫人商议,最后还要女儿点头才行。
叶安却只当他默认,还与袁老太太道:“老夫人,您放心,我从小看着六娘长大,在我心里,她和我亲生女儿也没区别,嫁到我们家,就和在自己家一样,将来您想她了,随时来府内小住,当然了,让二郎随六娘回来住也行。”
这话真是说到袁老太太的心坎上,她高兴道:“这话说了可别反悔,到时候可别说白提咱们顾家养了儿子。”
叶安摆手:“绝不反悔。”
顾月婵听着也觉欣喜,到时候她还可以经常回府看望祖母和爹娘,许夫人不喜欢她也无所谓,她可以常回娘家住,将二郎也带回来。
她悄悄拧了一下阿娘的袖口,露出期待的表情。
郑滢看出女儿的心思,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,既然留在京都,那这门婚事就不可如之前打算的那般处理了。
京都关系错杂,朝朝再议门好亲也不是易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