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六深夜,她几乎不敢点开电脑。可指尖最终还是像被牵着,划过触控板。 页面跳开,数字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:25。
她喉咙发紧。昨天明明是 23 封。短短一天,又多了两封。
她盯着最新的那封。标题空白,正文第一行却让她背脊骤然发凉:
“收件人:苏晚(未来)。”
她呼吸一窒,几乎以为自己看错。可她把字体放大,那行字依旧稳稳贴在第一行,像一枚钉子。
草稿的详情页里,收件人依旧显示为空。可正文里清清楚楚写着她的名字,还括号注明——未来。
她盯着“未来”两个字,手心慢慢渗出汗。 谁在写?写给谁?为什么偏偏要指定是“未来”?
她屏息往下看。
“当你读到这里时,你会怀疑是有人入侵了你的邮箱。你会想是不是有人冒充你写下这些话。但很快你会明白,这些文字本来就是你的,只是比你早一些被保存下来。”
苏晚的手指猛地收紧。指甲划过触控板,发出刺耳的摩擦声。
这段话像是她内心的独白被直接抄录,甚至提前替她做出了反应。她的心声被一只看不见的手“剧透”,甚至连“怀疑”“冒充”这样的词都被准确捕捉。
这不是别人给她的信,而是某个更完整的她——在给“未来的她”留言。
她点开另一封。标题赫然写着:“三天后。”
正文更冷:
“你会在地铁十三号线上遇见一个戴黑色口罩的人。他会站在你对面,看着你。你记得要别开眼,不要回应。”
收件人标注:“苏晚(未来三天)。”
苏晚整个人僵住。地铁十三号线,是她每天上下班的路线。黑色口罩的人?盯着她?
她下意识抬头望向落地镜,镜子里的人脸色惨白,嘴唇像被冻住。
她想关掉电脑,可鼠标悬在“关闭”按钮上时,她又停住。那封草稿像一只透明的手,抓住她的眼睛,不让她移开。
三天后的傍晚,下班高峰。
她挤进十三号线,车厢里人挨人,冷气把空气压得像水一样稠。她的心口一直紧绷,汗珠从后背一路滑下来。
第二站时,她猛然瞥见对面——一个戴黑色口罩的男人,正直直盯着她。
那目光冰冷、没有任何表情。她喉咙一哽,差点迎上他的视线。可那句“别看”的警告像烙印一样浮上来,她猛地把头转开,死死盯住头顶的广告牌。
列车在下一站进站,人群一挤,她用尽全力钻到另一节车厢。车门“嘭”地关上,她才发觉自己浑身都在抖。
出站时,双腿发软。她几乎是跌跌撞撞走回家的。
她一进屋,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。
草稿箱的数字跳成了 26。
最新一封标题写着:“地铁。”
正文简短得几乎让她窒息:
“你听话了。”
苏晚盯着屏幕,指尖发麻。那一刻她终于彻底明白:这些草稿不仅能揭露过去,还能提前记录未来,并在她的选择应验时立刻更新。
她迅速点开更早的草稿,才发现许多正文的最上方都藏着一行极淡的灰字,几乎与背景融在一起。她之前全忽略了。
“收件人:苏晚(未来两天)。”
“收件人:苏晚(未来一周)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