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教授还在讲算法,但华勇一个字都听不进。注意力全被前排薛语汐吸引。从背后看,头发长度、肩膀线条、甚至坐姿都和沈婉清极其相似。但她偶尔转头记笔记时,华勇又能看出明显不同。
薛语汐记笔记很现代化,用iPad和电子笔,动作快速高效。沈婉清则用钢笔在纸上工整书写,每一笔都认真。薛语汐表情专注严肃,沈婉清神情温柔宁静。
下课铃响,同学们收拾东西。华勇还坐着发呆,直到薛语汐走到面前。
"华勇,你今天很奇怪。"她看着他,眼中有明显关切,"身体不舒服吗?"
华勇抬头看她,又一阵眩晕。这么近距离,相似性更明显。但薛语汐身上有种现代女孩气质,自信、独立、理性,和沈婉清那种古典温婉截然不同。
"我没事。"华勇站起身,匆忙收拾书包,"只是昨晚没睡好。"
"那你要注意休息。"薛语汐声音里有丝不易察觉的温柔,"下周就要期中考试,你可不能在这时候倒下。"
华勇点头,不敢多看她。"谢谢提醒。"
薛语汐又看他一眼,似乎想说什么,但最终只说:"那我先走了,下午还有实验课。"
她转身离开,华勇目送身影消失在走廊里。那背影让他想起昨晚图书馆里的沈婉清,但又让他清楚意识到,她们是不同的人。
华勇靠墙站很久,试图理清思绪。两个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女孩,一个生活在1995年,一个生活在2019年。一个温柔如水,一个理性冷静。一个让他在"梦中"一见钟情,一个是现实中的同班同学。
这意味着什么?
华勇摸胸口,感受加速的心跳。无论巧合还是其他原因,有一点确定:他必须再回1995年,再见沈婉清。必须弄清楚这一切到底怎么回事。
第一幕第四场景:建立穿越规律
华勇买了个深蓝色笔记本。第一页写"程序调试日志"——任何人看到都以为是编程作业。他的理工思维开始发挥作用:
第一次:3月15日 02:17-03:42 地点:95年宿舍 状态:清醒 触发:压力+困意 第二次:3月18日 00:45-01:30 地点:95年图书馆 状态:可控 触发:主观+放松
华勇放下笔,盯着数据。连续实验让他确认这不是梦境,而是某种可重现的现象。像调试程序一样,他需要找到更多规律。
室友们熟睡,小张轻微鼾声。华勇戴上耳机,播放轻音乐,开始第三次实验。
这次他不再抗拒那种拉扯感。1995年宿舍出现时,华勇甚至露出微笑——他在适应这种超能力。
走向图书馆的路上,华勇像科学家般观察:石子路的月光反射,光秃梧桐枝条的摆动角度,远处录音机播放的模糊老歌。每个细节都要记录。
图书馆二楼还亮着灯。沈婉清在老位置,专心看着厚厚的古典文学。
"你来了。"她抬头,眼中惊喜如星光,"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。"
华勇坐下,心跳莫名加速。"今天看什么?"
"《诗经》。"她翻书给他看,"你觉得'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'是什么节拍?"
华勇思考片刻:"四二节拍?"
"对!"沈婉清眼睛发亮,"你真懂诗。很多人觉得古诗枯燥,其实它们都有音乐性。"
她开始朗诵:"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..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