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悬镜司奇谭》
第一章 镜中影
悬镜司的铜镜蒙着层灰,沈砚之用麂皮擦了三遍,才显出镜背的饕餮纹。镜中映出的不仅是他的脸,还有案几上那具无头女尸——吏部尚书的三女柳氏,昨夜被发现倒在自家绣楼,头颅不翼而飞,脖颈断口处沾着细碎的银箔,像撒了把碎星。
“沈主事,这银箔邪门得很。”小吏捧着个锦盒,里面是从尸身指甲缝里抠出的碎屑,“验尸房的老仵作说,这是西域‘照骨镜’的残片,能映出人的魂魄。”
沈砚之捏起一片银箔,对着日光看。箔片极薄,竟透出些模糊的纹路,像幅微型的仕女图。他突然想起三天前卷宗里的案子:城西胭脂铺的老板娘被人割了舌头,嘴里塞着块同样的银箔,上面刻着半朵缠枝莲。
“查柳氏的绣楼,尤其是铜镜。”他盯着镜中自己的倒影,总觉得镜中人的嘴角比自己多了道疤,“还有,把近半年所有涉及‘镜’的案子都调出来。”
绣楼的妆镜碎在地上,镜框里嵌着块更大的银箔,拼起来正是幅完整的《仕女簪花图》,只是图中仕女的脸是空白的,脖颈处有道红线,像被人用朱砂画过。沈砚之让人把银箔收好,转身时,却见镜中碎镜片的倒影里,站着个穿红衣的女子,正对着他笑,脖颈处的红线与画中如出一辙。
“柳氏生前最爱用西域的‘锁颜镜’。”丫鬟怯生生地说,“前几日她从琉璃阁买了面新镜,说能照出‘前世的债’,当晚就梦见有人要她还头...”
琉璃阁的老板是个胡商,见到银箔就脸色煞白。“这是‘换魂镜’的残片。”他哆哆嗦嗦地翻开账本,“三个月前,有个戴银面具的人买走了最后一面,说要‘补全镜中影’。”
沈砚之翻到那页账目,墨迹旁沾着点暗红的渍痕,像干涸的血。他突然想起悬镜司的密档里写着:南梁年间有种邪术,用活人精血喂镜,能让镜中影取代真人,只是每次“换魂”,都要献祭身体的一部分——或舌,或头,或心。
入夜,他把所有银箔拼在悬镜司的大镜前,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,镜中突然浮现出个模糊的人影,正举着刀砍向什么。沈砚之猛地回头,身后空无一人,可镜中的自己,手里竟握着把带血的刀,脖颈处多了道红线。
“该还了。”镜中人突然开口,声音像碎玻璃摩擦,“二十年前欠的,总得有人还...”
第二章 灯中骨
中元节的河灯刚放出去,就被水下的东西拖得直打转。沈砚之蹲在岸边,看着那盏贴着“柳”字的河灯沉下去,水面浮起些白森森的碎片,像骨头渣。
“第三盏了。”捕头赵猛往水里扔了块石头,“放灯的都是年轻女子,放完就失踪,捞上来时只剩堆骨头,骨头缝里卡着灯芯灰。”
沈砚之捡起块碎片,放在鼻尖闻。除了河泥的腥气,还有股松脂味——是上等灯油的味道。他想起柳氏案中银箔上的缠枝莲,与河灯纸上的花纹一模一样,都是西域的“往生莲”。
“查所有卖河灯的铺子,尤其是用松脂灯油的。”他指着河对岸的琉璃阁,“还有,盯着那个胡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