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早朝
庆安帝直接把林如海给他递密折的事情在大殿上说了出来。
朝堂上众大臣议论纷纷,有的人大臣赞同实行而有的则反对实行。一时间分成两派争论不休,庆安帝静静的坐在上首观察着四王八公的反应。
过了一会才出声打断大臣们的议论:“好了,朕昨日已同诸位内阁大臣讨论出结果。朕已决意先在东区一些地方进行试点,若没有问题再全国推广,退朝。”
众大臣听见庆安帝的决定大惊,但谁也没敢反驳纷纷跪拜:“陛下圣明!臣等告退。”随后退出太极殿。
下朝后众人交头接耳走出皇宫,一时间京城那些高门贵族都林如海给皇帝献上了《晒盐法》和《盐引一体化》,而陛下已经打算在一些东区试点了。
若是这法子成了这对天下对陛下来说是何等的政绩,而林如海就陛下的大功臣。
京中的权贵们心思各异,有些人则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盘算着如何跟林如海打好交道。不过有的人还在观望,不想过早地表明立场,以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。
但他们心里都明白,若与这样一位即将飞黄腾达的人物结交,对自己家族的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。
然而,林如海此刻并不在京城,这让那些想要走动的人犯了难。不过,他们很快便打听到,林如海有个女儿住在荣国府。
于是,众人的目光又齐刷刷地转向了荣国府。
荣国府,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府邸,如今虽已不复盛景,但在京城中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只是,这贾家的情况确实有点一言难尽。家族内部矛盾,子孙不肖,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。
但即便如此,那些想要攀附林如海的人家,还是试着给贾母递了拜帖。
贾母坐在荣国府的上房中,手中拿着那些拜帖,眉头微微皱起。
她身旁的人小心翼翼地伺候着,大气都不敢出。
贾母思索片刻,最终还是以黛雨身子不好不方便见客,将那些拜帖一一拒了。
贾政今日下朝回来,脸色有些阴沉。他从同僚口中得知了林如海献策之事,又惊又怒。回到府中,他便径直来到了贾母处。
“母亲,您可知今日陛下在在朝堂上提及林如海献上的《晒盐法》和《盐引一体化》?”贾政急切地问道。
贾母微微点头,说道:“我已听闻。”
贾政一拍桌子,说道:“母亲,林如海之前给我们的信里居然只字未提这件事,这分明是防着我们贾家沾边啊!”
贾母叹了口气,说道:“政儿,莫要如此。如海有他自己的考量。”
贾政冷哼一声,说道:“考量?有什么考量?分明是看我们贾家势微,不想与我们过多牵扯。”
贾母皱了皱眉头,说道:“政儿,林如海在官场中多年,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风险。他献上这个法子,就证明他已经是陛下的人。咱们四王八公一直都是背靠太上皇,如果陛下功绩太大越过他,你说太上皇会不恼怒林如海和我们贾家?”
还有句话贾母没有说,那就是太上皇估计不会再重视贾家了。
想到这贾母也不由的埋怨起林如海来,不过这些她没有同贾政说。
如果这些东西是贾家献给太上皇该多好,那她的宝玉将来该是何等的富贵。
贾政听了贾母,心中虽然仍不忿,但也觉得有些道理。
他沉默了片刻,说道:“母亲,即便如此,他也不该绝情。我们贾家与林家多年交情,他怎能如此?”
贾母闭眼不答话,贾政没法子说两句告辞了,她走后贾母睁开眼睛,沉默不语。
与此同时,在荣国府的潇湘馆中,黛玉正坐在窗前,手中拿着一本书,却无心阅读。
她心中隐隐约约感觉到,府中的气氛有些异样。
那些递到贾母处的拜帖,以及贾政回来后的反应,都让她觉得似乎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。
“姑娘,您别想太多了。或许只是些寻常之事。”雪雁在一旁轻声安慰道。
黛玉放下手中的书,微微叹了口气,说道:“雪雁,我总觉得这府中最近不太平静。扬州那边,也不知道父亲如今怎样了。”
雪雁走上前去,为黛玉披上一件外衣,说道:“姑娘,老爷聪明睿智,定能处理好一切。您就别操心了,先把自己的身子养好才是。”
黛玉点了点头,说道:“我知晓。只是这心中总是有些不安。”
而在林府,林如海此刻正坐在书房中,手中拿着一份密报。
密报上详细记录了京城中各方的反应,那些想要攀附他的贵族们的动向。林如海看着密报,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。
“老爷,如今各方都在蠢蠢欲动,我们该如何应对?”林如海的心腹管家林忠在一旁问道。
林如海放下密报,沉思片刻,说道:“此事不可操之过急,我虽献上了这‘晒盐法’和‘盐策’,但风险极大。太上皇那边,必须小心应对。那些想要攀附林家的人,暂且不要理会,我自有打算。”
林忠点了点头,说道:“老爷英明。只是那贾家那边……”
林如海摆了摆手,说道:“贾家如今情况复杂,我未在信中提及,也是为了保护黛玉。此事若是成了,扬州这边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。”
林忠恍然大悟,说道:“还是老爷周全。只是姑娘在贾家,不知是否会受到影响。”
林如海眼中闪过一丝担忧,说道:“这也是我所担心的。虽然岳母对黛玉还算疼爱,但家族利益目前不可不防,你派人暗中留意贾家的动向,异常,及时禀报。”
林忠应道:“是,老爷。”
日子一天天过去,东区的试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。庆安帝对这件事极为关注,多次派人前往东区了解情况。
而京城中的贵族们,也在焦急地等待着试点的结果。
那些原本观望的人,此刻也开始坐立不安。他们既希望成功,这样他们就有与林如海结交由头;又担心试点失败,林如海会因此失势,自己也会受到牵连。
而贾政,自从得知林如海献策之事后,心中一直耿耿于怀。
他在官场中多年一直在这个位置没挪动过,如今这事对他而言倒是一个转机。
但林如海的刻意疏远,又让他感到无比愤怒和无奈。
一日,贾政再次来到贾母处,急切地说道:“母亲,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。”
贾母看着贾政,说道:“政儿,你打听到了什么??”
贾政说道:“母亲,东区试点已经上报了情况。效果非常明显,听闻陛下今日早朝特地在太和殿说了这件事。”
贾母闻言愣了愣,说道:“这是好事,想来陛下已经决定开始慢慢将这晒盐法开始推广了”
又想到林如海前几日的家书中字字都是对黛玉关爱。
再看看如今林如海得陛下看重,若是将来黛玉嫁给宝玉?宝玉未来的前途必定不会差到哪去,贾母觉着这未尝不是一个法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