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槐叶响,鬼来抢……”
“祭槐神,保平安……”
“她回来了,她来索命了……”
混乱的声音在他耳边回荡,他想捂住耳朵,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。眼前的景象开始扭曲,老槐树的影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影,枝叶变成了无数只手,朝着他抓来。
“啊!”林砚大叫一声,猛地回过神来。他发现自己还站在院子里,手里攥着槐神牌,冷汗已经浸透了衬衫。月光依旧明亮,老槐树的影子还是原来的样子,没有任何变化。
刚才的一切,难道是幻觉?
林砚不敢多想,拿着槐神牌匆匆回到东屋,锁上门,又把椅子抵在门后。他坐在床上,心脏还在狂跳,手里的槐神牌依旧冰凉,像是一块寒冰。
他不知道,这只是他归乡噩梦的开始。
2 槐林怪影
接下来的几天,林砚都待在老屋里,整理奶奶的遗物。他发现奶奶的遗物大多是一些旧衣服和生活用品,还有几本记录祭祀流程的小册子,上面写着祭祀槐神的时间和贡品,大多是水果、点心和米酒,偶尔也会有一些纸钱和香烛。
期间,王满仓来过几次,每次都叮嘱他晚上别出门,还给他送了一些米面和蔬菜。林砚想问问村里最近的情况,王满仓却总是含糊其辞,只说“没事,你安心待着就好”,然后匆匆离开。
这天下午,林砚整理完最后一个箱子,发现箱子底下压着一个黑色的木盒。木盒上雕刻着复杂的槐花纹路,锁是黄铜做的,已经生了锈。他试着打开,却发现锁芯已经卡死,怎么也拧不动。
他把木盒放在书桌上,仔细观察着上面的花纹。花纹的走势很奇怪,像是一条蜿蜒的小路,从木盒的正面一直延伸到背面,尽头是一个小小的槐树叶图案。林砚突然想起奶奶以前常说的一句话:“槐林有路,通阴阳。”
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难道这个木盒和槐树林有关?
好奇心驱使着他想打开木盒。他找来了一把螺丝刀,小心翼翼地撬开了黄铜锁。锁被撬开的瞬间,一股淡淡的檀香从木盒里飘出来,香味很淡,却让人觉得心神安宁。
木盒里铺着一层红色的绒布,绒布上放着三样东西:一个青铜铃铛,一张泛黄的纸符,还有一本线装的小册子。
林砚拿起青铜铃铛,铃铛很小,只有拇指般大小,铃身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,和之前在旧书上看到的符号很像。他轻轻摇了摇,铃铛没有发出任何声音,像是实心的。
接着,他拿起那张纸符。纸符是用黄色的宣纸做的,上面用朱砂画着复杂的符咒,符咒的顶端画着一片槐树叶,底端写着“槐巫林氏”四个字,应该是奶奶的名字。
最后,他拿起那本小册子。小册子的封面是黑色的,没有书名,里面的纸张已经泛黄发脆,上面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字,字体娟秀,应该是奶奶的笔迹。
他翻开小册子,第一页写着“槐巫日记”四个字。日记的内容从奶奶二十岁成为槐巫开始写起,记录了她每次祭祀槐神的经过和村里发生的一些事情。
前面的日记大多是一些日常琐事,比如“今日祭祀槐神,贡品齐全,槐叶微动,似有神谕”“李婶家的鸡丢了,求槐神保佑,三日后鸡自行归来”之类的内容。可翻到近几年的日记,内容却变得越来越奇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