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二狗!你!”柳石柱又惊又怒。
李二狗呆呆地站在原地,脸色惨白如纸。他猛地扑倒在地,徒劳地用手去捧那些已经渗入土中的水,手指被碎石划破也浑然不觉。
“我、我不是故意的...”他声音颤抖,几乎要哭出来。
那泼出去的不是水,是全家两口的救命水啊!
回到家中,父亲见状,气得浑身发抖,抄起扫帚就打:“你这败家的夯货!全家人就指着这点水活命啊!”
母亲在一旁垂泪,想拦又不敢拦,最后只能道:“明日分水,你那份减半,长长记性!”
李二狗低头跪在院中,不敢言语。肩头的红肿和身上的疼痛远不及心中的悔恨。他恨不得把那泼出去的水一滴一滴收回来。
傍晚时分,担水队又要出发了。这次李二狗被排除在外,他的名额由柳大山顶上了。看着族长年过半百还要去担水,李二狗更加无地自容。
夜幕降临,暑热未消。村里没去担水的老人孩子聚在村口纳凉,实则是在等待担水队再次归来。孩子们围着那棵大柳树玩耍,虽然饥渴,但孩子的天性总是能找到乐趣。
“快看!柳树发新芽了!”忽然,六岁的柱子指着柳树叫道。
大人们只当是孩子胡说,那柳树被雷劈后眼看就不行了,怎么可能发芽?
但柱子不依不饶地拉着王婆婆去看。王婆婆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,已经七十有二,眼花耳背,被柱子拉到柳树下,眯着眼看了半天。
暮色渐浓,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将柳树村染成了橘红色。村口那棵百年老柳静静伫立,焦黄的枝条上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鲜活夺目,如同绝望中的一线希望。
“奇了怪了...”王婆婆眯着昏花的老眼,喃喃自语。她想起白天二狗泼在树上的那半桶水,心中不由一动。这时,几个顽皮的孩子好奇地凑近柳树,伸出小手想要触摸那些新生的嫩芽。
“哎哟,小祖宗们,可别碰!”王婆婆急忙上前,颤巍巍地将孩子们引到一旁,“这嫩芽儿金贵着呢,碰坏了可不得了。”
孩子们嘟着嘴,有些不情愿。其中最调皮的铁蛋仰着小脸问:“王婆婆,为什么不能碰呀?树不就是让人碰的嘛!”
王婆婆慈爱地摸摸铁蛋的头,在柳树下的石凳上坐下,将孩子们拢到身边:“来来,婆婆给你们讲个故事,讲完了你们就明白为什么不能碰了。”
孩子们一听有故事听,立刻安静下来,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期待地望着王婆婆。
“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,”王婆婆的声音低沉而悠远,仿佛从时光深处传来,“咱们柳树村的祖先们,原本不是住在这里的。那时候兵荒马乱,咱们的老祖宗为了躲避战乱,拖家带口一路逃难。”
“他们翻山越岭,走了整整三个月,干粮吃完了,水也喝光了,好些人病倒在路上。就在大家快要撑不住的时候,他们看到了这棵大柳树。”
王婆婆指着眼前的老柳树,眼中闪着追忆的光芒:“那时候这棵树就已经很大了,枝叶茂盛,像一把绿色的大伞。老祖宗们就在树下歇脚,发现树旁有一条清澈的小溪,溪水甘甜可口。大家喝了水,吃了些野果,总算缓过劲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