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白兄,你看这天上宫阙,是否比人间更值得向往?”他举杯问月,宽大的衣袖在风中鼓动如翼。
我笑而不答。他不知坐在他面前的,正是他诗中向往的“长生”之人。
“你说真有仙人吗?”他又问。
“有又如何?没有又如何?”
“若有,我定要问他,长生可寂寞否?”李白仰头饮尽杯中酒,忽然郑重地看着我,“白兄,我总觉得你不是寻常人。你眼中有时空流转,似有千年光阴沉淀。”
我心中震动,却只能举杯:“太白兄,你醉了。”
那夜之后不久,他就病逝于当涂。我站在送葬人群的最后,看着一代诗仙归于尘土。
千年过去,我依然记得他问题的答案——
长生寂寞否?
寂寞至极。
第三章 高考下的诗词困境
手机铃声将我从回忆中惊醒。年级组长通知召开紧急会议。
会议室里气氛凝重。校长开门见山:本次模拟考我校语文平均分比对标学校低3.2分,尤其是古诗文鉴赏部分差距明显。
“离高考只剩一个多月,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措施。”校长敲着桌子,“经研究决定,最后阶段集中攻坚古诗文和作文,其他‘非考点’内容暂时放一放。”
教研组长迅速分配任务:“白老师,你负责整理李白、杜甫、苏轼三位诗人的必背篇目和常考点,明天一早发给各班。”
我下意识开口:“可是校长,诗词之美不应该被简化为考点——”
“白老师,”校长打断我,语气疲惫但不容置疑,“我也热爱文学,但现在我们必须面对现实。高考决定着这些孩子的未来,我们不能用他们的前途来浪漫。”
散会后,年轻的王老师拍拍我的肩:“白老师,我理解你的想法。但这就是现实,我们都得妥协。”
我望着窗外渐暗的天空,轻轻道:“我妥协太久了,久到快要忘记为什么而教了。”
第四章 毕业典礼上的真言
毕业日终于到来。
礼堂里洋溢着青春与离别交织的复杂气息。我看着台下即将各奔前程的学生们,忽然感到一阵刺痛——这已是我送走的第几批毕业生?
百年时光,我在无数校园里看着一代代人成长、老去,而我自己永远停留在看上去三十五六岁的模样。
当话筒递到我手中时,千言万语哽在喉间。我原本准备了祝福他们高考顺利的讲话,但那一刻,看着这些即将被推往“赶路”人生的孩子们,我突然改变了主意。
“同学们,”我开口,声音有些异样,“今天之后,你们将奔向各自的前程。你们会被要求快一点,再快一点——快点答题,快点成功,快点生活。”
礼堂安静下来,学生们好奇地望着我。
“但我今天想请你们,偶尔也慢下来。”我继续说,感觉到口袋里那枚千年银杏书签的轮廓,“如果你们偶尔抬头看见月亮,想起的不是它的化学成分和引力作用,而是‘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’;如果你们春天看见桃花,不只是想着拍照打卡,而是体会‘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’的生机——”
台下有些骚动,我听见隐约的笑声。
“我知道这听起来不合时宜。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,语文可能是最‘没用’的学科了。”我深吸一口气,终于说出那句在心头萦绕千年的话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