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哦!辟博士!欢迎欢迎!”男人立刻热情地握手,“我是望云镇的镇长,姓田。快请进,正好,我们这儿也在谈跟天气有关的大项目呢!真是巧了!”
屋内,会议桌旁坐着几个人。主位上是一位三十五六岁的男子,穿着剪裁合体的浅蓝色科技面料衬衫,戴着一副智能眼镜,手腕上是最新款的智能手表,整个人透着一股精英式的干练与自信。他身后站着一名拿着平板电脑的女助理。对面,则坐着几位本地农户模样的中年人,脸上带着好奇和些许局促。
田镇长介绍道:“辟博士,这位是天工智能农业气象事业部的总经理,欧总,欧柏年先生。欧总,这位是来做研究的辟博士。”
欧柏年站起身,与辟非握手,笑容得体,眼神却锐利如扫描仪,迅速打量着辟非:“辟博士?不知在哪所高就?也对气象预测感兴趣?”
“独立研究,兴趣在于传统地方性知识与现代科学的交叉领域。”辟非回答得滴水不漏。
“好方向!”欧柏年笑道,顺势将话题引回自己的轨道,“我们天工智能也正是致力于此!用最前沿的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算法,将那些模糊的经验性的‘老话’,转化为精确的、可量化的、可复制的预测模型,赋能传统农业,提升抗风险能力。”
他指向投影屏幕,上面展示着精美的PPT:“我们推出的‘知天APP’和配套物联网设备,能够实现公里级、分钟级的精准气象预报,并结合土壤墒情、作物生长模型,提供最优农事建议。我们计划在望云镇进行全面推广,打造智慧农业示范镇。”
屏幕上,数据流可视化图表不断闪烁,预测准确率高达95%以上的字样格外醒目。几位农户看得目不转睛,发出啧啧惊叹。
“欧总,那个……装了你们这个,真的就能知道啥时候下雨,下多大?能准过老辈子传下来的话?”一个农户忍不住问。
“当然!”欧柏年自信满满,“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。老人家们的经验很宝贵,但受限于个人观察和传播中的信息损耗,难免有误差。而我们的算法,基于全球气象卫星、雷达数据和高性能计算,是无数科学家智慧的结晶,更全面,更客观。”他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。
田镇长在一旁连连点头,满面红光:“这是大好事!我们望云镇能跟上时代步伐了!欧总放心,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推广!”
辟非静静地听着,没有插话。他注意到欧柏年在提及“老辈子经验”时,那礼貌笑容下隐藏的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,以及将复杂多元的地方性知识简单归类为“信息损耗”的粗暴。
会议结束后,欧柏年特意走到辟非身边,递上一张名片:“辟博士,看来我们是同行,目标一致。有机会多交流。我们公司也一直在招募顶尖人才,尤其是像您这样有跨界视野的。”话语中带着试探和招揽的意味。
辟非接过名片,淡淡一笑:“欧总客气了。我只是个田野调查者,关注点可能更在‘人’本身。”
欧柏年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了一下,笑容不变:“理解。学术有专攻嘛。希望我们的工作,不会打扰到您的田野调查。”语气平和,却隐约划下了一道界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