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夏院:茉莉香里的相遇与隐秘的温柔
入夏后,古镇的雨少了,多了些闷热的潮气。正午的太阳像个火球,把青石板路晒得发烫,连河边的柳树都耷拉着叶子,没了精神。
沈砚的书房总是开着一扇西窗。一来能通风,驱散屋里的闷热;二来能让下午的阳光照进书桌,方便他看书写画。这日傍晚,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,他刚画完一幅《雨后山景图》—— 画的是后山的雨景,远山如黛,近水含烟,山脚下还画了一株小小的月见草,银纹隐约可见。
他小心地把画纸从画架上取下来,铺在院中的竹架上晾晒。竹架是他前几日用旧竹片搭的,虽不精致,却很结实。刚铺好最后一张画纸,身后突然传来 “哗啦” 一声响 —— 像是画纸被风吹落在地的声音,还带着点布料摩擦的轻响。
“莫不是风大了?” 沈砚心里嘀咕着,转身去看。
这一看,却愣住了。
竹架旁站着一个陌生的少女。她穿着一件浅粉色的裙衫,裙摆像展开的月见花瓣,边角还沾着点淡淡的墨渍;头发很长,乌黑的发丝垂到腰际,发间别着两朵白色的花苞,像是刚从枝头摘下来的,还带着点水汽;皮肤像月光下的白瓷,透着淡淡的粉,眼睛又大又亮,像含着一汪江南的泉水,此刻正有些无措地看着地上散落的画纸。
“你是……” 沈砚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,心里满是疑惑。这乌镇不大,东西两条街加起来也不过三里地,邻里街坊他都认识,从未见过这样一位姑娘 —— 她的穿着不像镇上的农户,气质也不像大户人家的小姐,倒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人。
少女被他的目光看得有些紧张,手指紧紧捏着画纸的边角,指节都泛了白。她其实是傍晚时偷偷化形的,本想帮沈砚把画纸收起来,却没控制好力道,撞翻了竹架。此刻被沈砚当面撞见,她脑子里一片空白,只能想起白天听巷口王婆说的 “邻镇有姑娘来寻亲迷路” 的事,便慌慌张张地开口:“我…… 我家在邻镇的桃花村,来寻我舅舅,可走了半天也没找到,看见这院里有花,就想进来躲躲太阳……”
她说着,指了指院角的茉莉。那是沈砚上个月从河边挖来的野茉莉,栽在一个破陶罐里,枝叶倒是茂盛,却一直没开花,只有几个小小的花苞挂在枝头。
沈砚顺着她的手指看了眼茉莉,又回头看了看少女澄澈的眼神。她的眼神很干净,像刚出生的小鹿,没有半点杂质,让人不忍心怀疑。他想起前几日确实听王婆说过,邻镇有户人家的姑娘来寻亲,好像是姓 “月”。
“原来如此。” 沈砚松了口气,走上前,捡起地上的画纸,掸了掸上面的灰尘,“你别害怕,我不是坏人。这画纸没坏,只是沾了点灰。你若不嫌弃,今晚可在偏屋暂住,偏屋虽小,却也干净。明日我去帮你打听舅舅的住处,镇上的人我大多认识,或许能帮上忙。”
少女没想到沈砚这么容易就相信了她,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,像星星落进了眼底:“真的吗?谢谢你!我叫晚月,晚上不会麻烦你的,我可以帮你浇花、扫地、做饭,我什么都会做!”
“晚月,” 沈砚念了遍这个名字,觉得像极了夜间的月色,温柔又干净,“我叫沈砚,你不用这么客气。院里也没什么活儿,你安心住下就好。”